随着长安汽车在泰国罗勇府的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正式投产,中国车企出海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长安迎来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投产
当一辆深蓝S05右舵版(长安全球第2859万辆车)缓缓驶下生产线,长安汽车迎来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正式投产的里程碑时刻。
自2023年11月8日在泰国举行罗勇工厂奠基仪式以来,用时一年多,长安汽车罗勇工厂宣告正式投产。该工厂建成产能10万辆/年,后续将逐步拓展到20万辆/年。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总投资约100亿泰铢,应用光伏发电、雨水回收、循环风、虚拟仿真、数字底座等先进技术,实现单车能耗降低、制造效率提升。按照规划,未来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的车型均将在罗勇工厂投产。
按照规划,未来三年,长安汽车还将在东南亚陆续投放12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并将在罗勇建立泰国备件仓库,定位全球右舵备件中心;同时将通过AI赋能,升级泰国数智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智慧车控、智能维保、电池监控、远程诊断等功能。
据悉,罗勇工厂将被打造为长安全球海外标杆,推动当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预计未来累计提供上下游产业链就业岗位3万多个。
中国车企扎堆罗勇府,未来将迎来一系列挑战
此前,越来越多中国车企选择了“扎根”泰国罗勇府。
比亚迪泰国罗勇府工厂于2024年7月4日投产,年产能15万辆,生产车型包括海豚、海豹等,并计划引入插混车型。该品牌在当地的投资涵盖电池工厂等配套设施,以推动本地化生产。
广汽埃安在罗勇府的智能生态工厂也于2024年7月17日竣工投产,年产能5万辆,首款下线车型为第二代AION V。该工厂投资4.66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右舵电动车,采用“小规模、快产出”模式,并实现中泰同步生产,同时与泰国教育机构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对于该品牌而言,希望通过本地化生产辐射东盟市场,进一步扩大产品线。
奇瑞汽车2024年宣布落户罗勇府,一期计划于2025年启动,年产能5万辆,二期2028年扩至8万辆。目前处于筹备阶段,主要生产欧萌达(OMODA)和探索(JAECOO)车型。
早在2020年,长城汽车就已收购通用汽车位于罗勇府的工厂,投资近50亿元进行改造升级,年产能达13.5万辆,生产哈弗H6、欧拉好猫等车型,产品覆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2024年1月,欧拉好猫成为泰国首款本土量产的纯电车型。目前,零部件本地化率达45%,并带动蜂巢能源等配套企业入驻泰国。
据了解,中国车企在罗勇府累计规划产能超50万辆,未来可能转向出口东南亚及其他右舵市场。
毕竟,有着“东方底特律”之称的罗勇府,凭借其工业基础、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吸引了长安、比亚迪、广汽、长城等中国车企在此建厂。这些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和生态布局,逐步改变泰国以日系车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并辐射整个东盟地区。扎根罗勇府,可以凭借其区位优势,辐射东盟、澳新、中东等右舵市场,因此已成为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的核心基地。
不过,该市场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当地政策收紧。泰国政府提高补贴门槛(如电池容量要求升至50kWh),并计划取消进口电芯抵充本土化率的政策,2025年后车企需进一步提高零部件本地化比例。
同时,竞争加剧。日系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叠加泰国经济疲软、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接下来,中国品牌需通过技术升级、服务差异化维持优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