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是,57名开国上将和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不同,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排名。如1955年授衔时,仅仅是按照各军事单位顺序和任职顺序排名的,这个排名并不能体现他们的综合排名,更不能体现他们的战功和资历的排名。习惯上,许多人也喜欢以授衔时的排名给上将名贴上一些标签,如所谓的“第一上将”萧克,“萧克镇上将”等。可萧克只是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军中职务较高,而在战功和党内资历方面,萧克的排名并不靠前。



那么,57名开国上将在党内的资历,究竟哪些可以排在前面?

关于党内的资历,如果我们综合入党时间和在党内的职位两个方面予以考虑,以下这些上将可以排在前面:

这位上将知名度不高,论资历却遥遥领先

党内的资历排在第一的,毫无疑问是傅钟上将。

傅钟是叙永县人,出生于1900年。因为是政工上将,傅钟的知名度不太高,但他是最早入党的开国上将。有多早?不但比所有的开国将军要早,而且比十大元帅还早!比资历最老的朱老总还早一年——在我党成立的当年,也就是1921年11月,傅钟就是党员了!在当年的中共旅欧总支部,傅钟担任过两任书记!也就是说,在党内,他曾经是周公、邓公、聂帅等人的上级。



这五位上将入党时间较早,在党内担任过重要职位,且都担任过政治局委员。

第一位是乌兰夫上将:他是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上将之一,他不是那种横刀立马冲在一线的战将,却为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经担任过国家的副主席。乌兰夫的资历是可圈可点的,早在1925年9月,乌兰夫就加入了组织,后来还担任过两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

第二位是宋任穷,资历深厚的政工上将。他是湖南浏阳人,1926年12月入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宋任穷不仅在军中职务较高,在党内,宋任穷也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如中央组织部长,书记处书记等。他是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要知道,第七届候补委员才33人,开国上将和大将名列其中的总共才十余人。后来,他还担任了十二届政治局委员。



第三位是名震四方的王震上将,1927年入党,湘赣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都为国做出过卓越贡献。他是开国将帅中为数不多的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之一,担任过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四位是许世友上将。他不仅仅是一名血胆将军,在党内的资历也是较老的。许世友是河南新县人(解放前他所在的村子属于湖北麻城),他的入党时间是1927年,而且在解放后,从第九届到第十一届,他多次担任政治局委员。



第五位是周纯全上将。这位上将的名气不大,因为他在红四方面军时跟随张某人犯了一些错误(包括处死了徐帅的妻子),导致他后来的职位不是那么显眼。但是周纯全早期资历却非常显赫。他是湖北红安人,是1926年入党且参加过黄麻起义的老革命。早1935年8月,在沙窝会议上,周纯全就被增补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当时的地位超过了好几位元帅。

这五位上将入党时间不算太早,但后来都担任过政治局委员

第一位是著名的“三杨”之首杨得志上将。他是湖南醴陵人,早在1928年,他参加革命上井冈山后就入了党。杨得志是为数不多的“打满全场”的上将,战功卓著,晚年担任了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二位是苏振华上将,他是一位军政全才,邓公称赞他是“最能打仗的政委”。苏振华是湖南岳阳人,虽然1930年才入党,但因其才能成为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三位也是邓公的爱将,被称为“小刚炮”之称的陈锡联上将。他是湖北红安人,和苏振华同一年才党,一生战功卓著,他连续担任了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



第四位是谢富治,他也是湖北红安人,入党较迟(1931年),但是发展很快,早在1966年8月,就被补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后来又被选为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最后一位是少数民族上将韦国清,他是广西东兰县人,虽然1931年入党,但后来也是连续三届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至第十二届)

结语:57位开国上将,大都功勋卓著,他们或能征善战、或才华出众、或忠心耿耿,都是人中豪杰,然而在党内的资历,根据其入党时间和在党内的职位,综合而言,这11位是排名靠前的。以上只是笔者查找有关资料所作,并不完全,也不一定科学,还请各位朋友在文后补充指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