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胜国,今年是我国胜利80周年。

从新中国回望前辈们的牺牲和坚持,解放时期的每一个英雄都在现在,得到了他们应得的勋功章。可在当时的那个时间里,有的英雄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在当时就被授予荣誉。

这当中最为惋惜的或许就,四野军区里面最低调的二野“三号人物”。



说起他的名字或许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起他曾做过的事情,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

他就是在1955年授衔大会时期被毛主席一笔划掉的,二野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

1955年授衔大会的时候张际春已经入党多年,随着部队一起打过仗、踏过雪山、穿过草地。

从一个乡村文化宣传人员,成长成为了二野军区的三号人物

虽然当时有不少的老革命家都对自己的勋章不是非常满意。

有的老革命家还暗地里一边抹眼泪一边委屈的说,要把自己的授衔挂到狗尾巴上。

这个情况毛主席也曾出言的调侃:“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可是这个情况对于张际春来说,是不会存在的。

在已经出具的名单中,可以看到张际春的等级很高,并且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因此当在大会上发现张际春没有出现的时候,周总理还认为是工作安排失误。

对于这个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同志,周总理也很认可。直到工作人员拿来了人员名单,周总理才发现。

张际春的名字被划了一道波浪线,名字旁边写着:此人不授衔

对于毛主席突然把张际春的名字划掉这个举动,大家都非常惊讶。

毛主席为什么会把这么一位劳苦功高、忠心耿耿的老革命家给划掉呢。

直到毛主席说:“这个人,我另有安排。”

大家才明白,原来是因为调岗的原因,根据授衔规则离开部队后就无法参与军功的授衔。

张际春从接受了调岗的任务开始,他就没有机会再被授衔了。



可是从一个军区的三号人物变成一个“后勤”人员,难道张际春就真的毫无怨言吗?

他还真没有!

毛主席曾经评价张际春是一个老实人,是一个能干实事、愿意干实事的老实人

当时无论身边的人是为他鸣不平也好,为他出主意想要挽留这次的授衔也罢。

都没有动摇张际春坚定的革命心。

张际春只有一句话:“听从党的安排,到哪里都是为革命做贡献。”

这些话都是真心的,对于张际春而言在哪里做事都是一样的。

他唯一担心的,也曾在毛主席面前表露过的忧虑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毛主席充分肯定了他工作以来的成绩,并且告诉他“把你在队伍里的方法用到人民里去。”

张际春也确实没有让毛主席失望,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队伍中的时候,张际春就是所有兵的“生活老师”。

他的任务书总是写得最风趣,让部下的兵都可以耐下性子听完

并且在听完后就可以完全明白任务的意思,不会因为任务说明过于冗长而导致军人理解错误,进而出现任务出错的情况。

除了任务方面的工作,张际春更多的是关注对于手底下兵的心理疏导

不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只要和张际春沟通后就会马上恢复状态。



不过在当二野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之前,张际春负责的是收纳枪支的工作。

那个时候,全民皆兵抢对于老百姓就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

大多数负责这份工作的革命者都遭到了反抗,只有张际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从城市到乡镇,只要是张际春到的地方总是可以让老百姓主动积极的把枪支上交

或许也正是张际春这样特别的交流和共情能力,毛主席才会将教化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建国后扫盲风潮很快开始了。

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之后,他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他的新工作中。

虽然说,张际春6岁就开始读私塾、15岁入初级小学、17岁考入县城高级小学并且在1920年成功考到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

但是读书期间常因经济困难时而辍学,对于学习那个时候的他还只停留在读死书、死读书的阶段。

直到在1922年后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

加入党组织后,参与了党教育学会,才接受了更全面的教育

这些经历也让他可以更清楚,想要成为文化人首先要学会的是什么。

因此下乡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展开教育,而是开始了解当地百姓的习俗习惯,因地施教由点到面的开展“扫盲”工作。

利用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

让当地的百姓意识到学认字,是为了可以先认识自己。

在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的时候,张际春也会直接写信给毛主席把自己的想法全面的展现给毛主席看。

虽然离开了不对,但是他的信件依旧可以直接送到毛主席手中。

这也是毛主席对待老革命家的体贴和重视。

也正是张际春这种细致的工作态度,成功给国家培养了许多的人才。



开国上将宋任穷也对他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好人才。”

虽然他失去了授衔的机会,但是一个人的成就不是看他可以得到多少功勋,而是在后世的评价中大家的认可。

那些他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他身上熠熠生辉的军功章

然而也正是他可以直接和毛主席沟通的权利,让他在后来的时代浪潮中被无情的压迫。虽然在时代的浪潮前张际春也一直坚守底线,不像反革命集团低头。在看到反动派在平白诬陷无辜同志的时候,他坚定的站了出来。

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行为的不齿,以及要将这个情况及时反馈给毛主席的意愿。

也因此,他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龄被陈伯达和江清等人接连迫害。

让他原本就虚弱的身体急剧恶化,最终在1968年9月含冤辞世。

至死也未能够为了自己和那些被诬陷的同志平反昭雪。



直到十年后也就是1979年,党在全国政协礼堂为张际春同志举行了平反昭雪追悼大会。

在那场追悼会上,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由韦国清诵读悼词:“张际春同志长期在军队中担任领导工作,是我党我军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在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期间,他为培养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建立了功绩。

抗战胜利后,他是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得力助手,为取得我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加强西南部队和地方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领导全国宣传文教工作中,他坚决贯彻毛主席、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宣传、文教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场追悼会彻底洗清了那些反动派泼在张际春身上的脏水,也让这位原本被淹没在时代长河中的英雄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线中。

现在大家提起这位可敬的老英雄,不会只惋惜他失去的那一次授衔的机会

只会对他抱有更高的敬意,看到他更多的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