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这两天的天跟翻书似的,庄稼人的心都揪成一团!老张头一早瞅见天边乌云压得贼低,地里刚播的玉米苗才冒头,哪经得起折腾。
气象台早说了,今儿起阵雨大风轮着来,北部安阳那边已经传来闷雷声。
东南风突然转成西北风,树枝抽得电线呜呜响,晾晒的麦子还没收呢。王婶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脚,这雨要是下来,麦粒可就得发芽咯!
明天更悬乎,东部地区可能下暴雨,信阳老李的鱼塘去年就被冲垮过。虽说这回提前垒了沙包,可他的手还是止不住地哆嗦,怕就怕雨水太急。9号淮河北要刮8级大风,塑料大棚的膜得用石头压牢四角才行。
偏西边还扬着沙尘,棚里的菜叶怕是要落层灰,影响长势不说,打理起来也麻烦。大后天温度直接飙到40℃,刚淋完雨的棉花地立马像个蒸笼,这让刚出苗的棉苗咋受得了?
这天气来回折腾,春播的农户们都忍不住骂娘,专家说这是低涡和冷槽在“打架”。可咱庄稼汉就认老俗语,“雷打谷雨前,洼地不收田”,现在才立夏就这么狠。
隔壁县去年暴雨冲了三十亩大棚,保险公司扯皮说算“不可抗力”,赔偿难落实。今年大伙儿学精了,天天盯着手机上的雷达图,就怕天气突变来不及防。
要说最坑的还是12号那波高温,打药得赶清早,晌午进地分分钟能中暑。
可天气预报说午后有雷暴,这前有高温后有雷暴的,农民下地干活真是左右为难。
农机站老刘说得实在,“现在种地得会看云图算风力,比过去考状元还难咧!
”想想也是,这天老爷越来越难伺候,“风刮麦子倒,雨打棉花落”,年景不好真愁人。
个人觉得,气象预警还得再早点,现在手机推送总比暴雨晚半小时,太耽误事。村里老人好多不会用智能机,获取信息更慢,这预警时间差得想法子缩短。你看人家新郑市,霾天都发洗车指数,咱庄稼人最需要的墒情预警却不够细。
要是能提前三天说准哪块地会淹水,农民就能提前排水,少受不少损失。
温度计显示明天突然降8度,可大棚里的辣椒苗昨天刚浇过水,冷热一激容易生病。这天气冷热交替比后娘的脸变得还快,老辈人“早看东南晚看西北”的经验,如今也不太够用了。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种地靠天吃饭的风险也在变大,该咋办呢?听说东边有个村用无人机巡田,能实时监测农田情况,这高科技到底管不管用?咱也不知道这法子能不能抗住极端天气,用过的老乡可以说说经验。
不管咋说,关注天气变化是眼下大事,农民朋友们得多留意最新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才能尽量减少损失,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庄稼。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天气情况以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为准,大家多留个心眼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