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蜜金柑’在浙江的引种表现初探
基金项目:院县科技合作项目(脆蜜金柑品质提升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
_黄贝等
脆蜜金柑由滑皮金柑自然变异产生,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混倍体 ,2014年通过广西金柑品种审定。脆蜜金柑产业已成当地农业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 。脆蜜金柑果皮几乎无油胞,风味纯甜无苦麻味,果实品质远远高于其他金柑品种,极具发展潜力 。脆蜜金柑在自然条件下,有一年多次开花的习性,但坐果率仅为0.05 %左右 ,栽培难度较高。
研究表明,浙江属于金柑适宜种植区。近年来浙江多地积极引进脆蜜金柑,总引进面积达20 hm 2 。对于新引进地区,充分了解脆蜜金柑的物候期和生长特性,研究适地的保花保果技术是种植成功的前提,现对其在浙江地区表现进行记录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枳砧脆蜜金柑2年和3年生苗,2年生苗株高0.6~0.7 m,3年生苗株高1 m左右。种植株行距1.5~2 m,采用半限根栽培(即控根器下部与土壤连接,根系可以往下伸生长)。
试验地位于武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6.9℃,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8.8℃。年均降水1477 mm,年均日照1964 h,无霜期228 d。引种地点在金华市武义县禾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柑橘种植基地,土壤为酸性红壤土,定植于避雨栽培大棚内。
1.2 植株特征特性观测
参考行业标准《NY/T 2930-2016 柑桔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树势、叶片、枝梢、花等植物学特征、生物特性进行观察和描述,于2024 年3 月至2025年2月连续观测1个生育周期。
1.3 果实品质检测
2024年对3年生树进行保花保果剂的喷施,用于少量挂果,并检测其果实品质。试验共喷施4棵树,各取5个果实,采集后及时待会实验室检测果实品质。果实外观品质包括单果重、纵横茎、果皮颜色和厚度、种子数、裂果特性等。果实内在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的测定及固酸比和出汁率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特性特征
脆蜜金柑植株树冠圆头形,树势中庸,2年生苗(高0.5 m)种植一年后,平均冠幅达到0.8×0.8 m,3年生苗(高0.8 m)冠幅达到1.0×1.3 m。脆蜜金柑枝叶浓密,叶呈倒卵形,长 5.8~6.8 cm,宽 2.5~4 cm,长宽比2.09~2.32,叶尖钝尖,叶缘全缘,边缘呈波浪状。花瓣5片,花基部连接较紧,花脱落时呈钟状,不易开裂,易与幼果粘连。
2.2 物候期
在武义地区,幼树全年可抽发3到4次梢。春梢3月上旬抽发,长度10~30 cm;夏梢5月下旬抽发,长度10~16 cm。早秋梢在8月中旬至下旬抽发,晚秋梢在10月中下旬抽发,长度10 cm左右。
种植第2年可少量挂果,第3年树每株树挂果2.5 kg,挂果树一般以保春梢和晚夏梢,尽量控制 5~6 月夏梢的抽发以保果。树体一年可开3~4批花,第1批花初花期在5月中下旬,盛花期在6月初,谢花期也是在6月初至上旬,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在6月上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在谢花期之后7~10d。第2批花的初花期在6月下旬,因此时温度较高,盛花期也在6月下旬,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在7月中旬。每批花的花期时间长短不一致,根据栽种环境温度有变化,落花期也非常短,有时当天开花当天就可以落花。第1批花的果实在11月上旬可成熟,果皮未完全转色;第2批花11月下旬果实可达到使用口感,可溶性固形物可达到18 °Brix;第3批花果实较小,发育较差,无商品性。
2.3 果实品质
11月中旬,采集脆蜜金柑鲜果,进行果实品质的测定,优等果单果重均值38 g,果实纵径4.4 cm,横径4.1 cm,果皮光滑,果实转色90%以上,黄中带轻微绿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8°Brix,总酸0.5%,完全达到商品果的标准(表1)。
表1 11月中旬浙江地区脆蜜金柑果实品质
2.4 保花保果技术
脆蜜金柑的种子几乎败育,属于无核品种,需要人工措施进行保花保果。一般来说,第 1 批花和第 2 批花结的果实发育较好,应尽量保住这两批花,而第1、2批花是利用当年的老熟的春梢成花,因而保证春梢的统一抽发以及老熟是具备挂果的前提。春梢自剪后可以适量喷施叶面肥促进春梢的老熟,在开花期,注意观察花瓣的颜色,若开始转黄则预示落花期开始,若天气温度高,谢花期可在1~3 d结束。
具体保果措施:在谢花末期摇花,叶面喷施0.5%噻苯隆4000~6000倍液加芸苔素(按说明浓度),也可添加硼肥和氨基酸等浓度。第2次一般在7 d后,幼果绿色转淡后进行,与第1次配方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若环境温度高于35 ℃时,应降低噻苯隆喷施的浓度,以防僵果和叶片畸形。
3 结论
浙江地区适宜脆蜜金柑种植,设施大棚内的春梢成熟后,第1批花始花期在5月下旬。生产中,需密切关注谢花期,注意摇花,根据气温条件选择噻苯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适浓度,以免造成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