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会,来了两位院士!5月7日,由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担任首任班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深大2024级土木工程(数学力学创新班)〔即数学力学创新(张维)班,以下简称数力创新班〕召开班会,校内外导师们齐聚一堂,分享科研实践经验,探讨未来发展。

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力学创新班首席科学家郑泉水,深圳大学及零一学院导师团、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24级数力创新班本科生以及2024级教育部储才专项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议。





“一生一策”定制化培养

本科生也有科研支持

“数学是科学中的科学;力学是所有技术、工程领域的科学基础。”班会上,谢和平结合数学与力学的发展史阐释其学科价值,并强调,夯实数学和力学基础将赋予学生选择未来方向的主动权,为未来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谢和平介绍,土木工程(数学力学创新班)以深圳大学创校校长、著名力学家张维院士命名,又名为“数学力学创新(张维)班”,旨在面向科学与工程前沿,实施“数力基础+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跨界、跨学科”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科学思维、自主创造、国际视野与工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数力创新班着重强化数学和力学的应用能力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工程问题和开展科学探索的能力。

双院士领衔,实行导师制,享双平台资源——数力创新班一诞生就是“高配置”。该班突破传统、打破常规,联合对接深圳零一学院,依托团队建立的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深圳零一学院创新平台,集合优秀师资共同开展创新班本科生培养,共享科研训练、产业实践平台,预期形成具有深大特色的引领世界的一流创新人才教育新范式。

谢和平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该班实行“一生一策”的定制化培养,由团队导师基于学生兴趣指导科研方向,学生可跨学院、跨专业选课;“储才”博士生与数力创新班本科生一对一联动,共同进步、成长。

该班学生在本科阶段既可以加入博士生科研团队,也可依托校内外平台独立开展研究,并在论文发表、学科竞赛、国际交流等方面享有专项支持。谢和平透露,该班的目标是毕业生深造率达到80%,为100%学生提供国内与国际合作交流、实习、调研、竞赛与访问的机会。“希望数力创新班的建设能够成为一个突破口,让深圳大学在世界级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走出新路径,引领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谢和平说。

院士勉励学子

远大志向探索未知

深圳零一学院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副院长徐芦平介绍了清华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班)到深圳零一学院的发展历程。

“对数力创新班而言,‘创新’是重中之重。”郑泉水对同学们说,本科生和博士生一对一的创新培养模式,能够通过深度交流与合作,激发双方的潜能,并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创新。深圳零一学院为数力创新班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更加开放的平台,助力同学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梦想。未来,深圳零一学院将通过与数力创新班的交叉互动,形成更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参与其中。他勉励学子们,“极致化”精神与“相信自己能成为第一名”的理念至关重要,要提早去探索未知领域,勇于成为新领域的开拓者。

“要有梦想,更要奋斗,把优秀当成习惯!”谢和平勉励同学们树立“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远大志向,用自律品格书写对社会有价值、对人类有作为的青春答卷。“管住自己,天下无敌!”他的“金句”引得全场阵阵掌声。



本博一对一结对

共同探索科学前沿

在互动交流环节,谢和平和郑泉水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作答。

“数力创新班最吸引我的是能够深度参与科研实践,与博士生建立密切的学术联结,这种高起点培养模式让我们在本科阶段就能获得经验传承,有助于我的成长。”2024级数力创新班班长杨海笙说,该班“自主规划发展路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能够帮助自己找到研究的兴趣,明晰未来志向。

教育部储才专项博士研究生2024级班长王鸿涛说,“本博一对一模式”将以座谈会、学术沙龙、课题共研等具体方式进行。“如果我在本科阶段能遇到这样的成长机会,我会非常开心。储才班二十多位博士生的科研实践经历各不相同,一对一模式能帮助本科生直观了解学术前沿,极大降低成长过程中的试错成本。”他期待与数力创新班的师弟师妹们在科研碰撞中突破博士生思维定式,激发出更具创造性的想法,共同探索前沿领域。

采写: 南都记者 伍曼娜 通讯员 陈文真 唐乐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