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太宗是王羲之“忠实粉丝”,极度痴迷其字,不仅临学“王书”,废寝忘食,还费重金,搜寻他的传世真迹,之后任命虞世南、褚遂良等,熟悉“二王”笔法的名家,细细鉴定。


同时筛选“王字”,编撰《圣教序》、《十七帖》等巨作,而王羲之最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太宗自然不能错过,他派箫翼“智取兰亭”,获得真迹之后,爱不释手,日日观摩,命人制作摹本。


可谁曾想,唐太宗费尽心思,拿到且推崇的《兰亭序》竟然是赝品,1956年郭沫若先生,搜寻资料,详细考证,在《文物》杂志,发表《由王谢的墓志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证明《兰亭序》是伪作。


他从创作背景、诗词内容、书法风格等多方面,细细辩证,不少学者看后,依据线索,再次研究,认为他的结论正确,譬如邱振中先生,认为《兰亭序》是隋人所写,并且故宫博物院,确有一幅《兰亭序》孤本。


与常见的摹本不同,此帖不是行书,全篇采用草书,由王羲之后裔——智永所写,名为《兰亭八十刻》,当代很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它是正版原稿。

智永自幼出家,为了掌握“家传笔法”,耗费30年时间,认真钻研,悟透之后,撰写800本《真草千字文》,分散各地,可惜大部分的纸稿,早已失传。


幸好《兰亭八十刻》妥善存世,卷内草字精妙、标准,笔笔“草法”完备,细节详尽,多用中锋运笔,筋骨扎实,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则大多换为侧锋,点画婉转圆劲、秀丽清逸。


就像“毕”字,时而劲力浓重,时而笔丝飞动、轻灵,生动多姿,活泼而不乏优雅,结体和章法排布,亦是不甘平凡,错落起伏,没有狂草的夸张感,但是也凸显草书韵律,极具魏晋的娴雅之风


此帖之精妙,不仅揭露《兰亭序》真相,其中蕴藏的精湛技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堪为学草“必备范本”,时常临摹,既能掌握“二王”笔法,还可以学习“草法”,夯实基础,用笔平稳而沉着,兼得灵活性,利于日后学习狂草。


而今,我们对智永《兰亭八十刻》,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见此品如见原作,此品还有一款放大版,等比例放大,毫不失真,更易观察细节,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