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至1912年溥仪退位,中国共经历24个朝代,产生422位皇帝。

在这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手执权杖擘画着帝国的千秋万代。

若论历史影响,我们会想起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汉武大帝远逐匈奴,使其王朝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若论政治谋略,我们会仰视于汉高祖刘邦以三尺剑夺天下,也会津津乐道于朱元璋以乞丐逆袭为天子的传奇。

但如果从个人能力来看,唐太宗李世民才是最强的存在。



正如伟人所言: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资治通鉴》的作者、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亦言:

“唐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驱策英雄……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对后世的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

纵观其一生,唐太宗似乎完美书写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下马定江山”的真命天子形象。

从十八岁起兵反隋,八年时间扫平天下,继位后开启贞观之治,宾服四夷,开疆拓土,几无败绩,其个人素质更是了得,极擅骑射,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更难得的是,他虚心纳谏,政治开明,能够容忍逆言批评。

如果有玄学,唐太宗就是天命所归的人物,对他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什么是天选之子?即是指被老天选中,注定一生不同凡响,担当起非常重要的使命之人。李世民就是那个时代的天选之人。

598年,李世民出生于关陇军事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李虎官至西魏八柱国,父亲李渊世袭唐国公。

李世民幼时聪明机智,见解高明深远,每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

615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十七岁的李世民前往救援,通过布置疑兵,让突厥始毕可汗误以为隋朝大军云集,以此逼退突厥。



当然,历史上天资聪颖的经天纬地之才不少,但像李世民这种出道即巅峰的人物几乎绝无仅有。

按照现在的法律,十八周岁才算成年,而李世民在青春懵懂的年纪就已带兵指挥打仗,逼退突厥大军。

此后李世民继续上演其开挂人生,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豪掷千金供养门客,群侠大盗,以谋划起义反隋。

617年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十九岁的李世民被封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在反隋首战中以诱敌设伏的方式击败隋朝大将宋老生。

此后五个月里,和兄长李建成分兵南下一路破敌,于617年十二月攻占长安。

618年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改国号为唐,李世民受封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这一年李世民年仅二十岁。



按理说,能够封王拜将已是人中龙凤,但世人眼中的人杰天花板不过是李世民起步的门槛。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开启战神模式,当时正处隋末乱世,诸侯割据,百姓起义风起云涌,即所谓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

此后唐朝定下定鼎关中,东出中原以争天下的战略。618年九月,李世民被任命为元帅讨伐陇右军阀薛仁杲。

两军在折墌城相持,薛军十余万,气势强盛,多次前来挑战,李世民按兵不动挫其锐势,挖深沟筑起高高营垒,双方足足相持六十多天。

待薛军粮食已完,李世民命部将扎阵以诱敌出击,自己亲率精锐骑兵绕背后发起突袭,一举击败薛仁杲,平定陇右。

619年十月,刘武周在东突厥支持下攻陷山西,连李渊的晋阳老巢都丢了,唐军守军溃不成军,留守晋阳的齐王李元吉携妻小连夜逃回长安,关中震动惊骇。

李渊不敢正面交锋,只求保守关中。危急时刻,李世民再次挺身而出,率关中骑兵主力踏冰而渡过黄河决战。



在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对垒时,李世民料定宋金刚奔走千里,孤军深入,意在速战,遂巩固营垒,养精蓄锐以挫其锋芒。

经过三个月的僵持,宋金刚终因军众饥饿而逃遁,李世民趁机追击,以包围夹击战术击溃宋金刚主力,随后一鼓作气,收复山西失地,刘武周奔到突厥,不久被杀。

此时,唐朝已牢牢掌控关中,正式参与到逐鹿中原的游戏。

而中原地区的形势已很明朗,分别被河南军阀王世充、河北军阀窦建德占据,二者与李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620年七月,李世民挂帅统率十万大军攻打实力相对弱小的王世充,不到半年攻克十余州,王世充仅以洛阳孤城自守。621年窦建德率兵十余万来援救王世充。

唐军陷入腹背受敌局面,诸将皆劝李世民撤军。

但李世民坚定认为王世充粮食已尽,内外离心,可坐收敌军破败之功。窦建德新近攻破孟海公,将官骄傲士兵怠惰,可以战胜。

于是李世民亲自率领骑兵三千五百人奔赴虎牢关迎战窦建德,并再次玩起防守反击的戏码。

窦建德率全部兵马陈列军队在汜水之上,绵延数里,呐喊挑衅,诸将大为恐惧。

唯有李世民沉着淡定,按兵不出,只等敌军气势衰竭。随后亲率骑兵发起攻击,敌军措手不及,纷纷溃散。

李世民追逐三十里,斩首级三千多,俘虏贼众五万,在阵中活捉窦建德。随后李世民将窦建德带到洛阳城下。

此时的王世充兵尽粮竭,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遂带领他的官属两千多人开城归降,由此中原全部平定。



李渊为表彰其功劳,册封其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这一年李世民年仅二十三岁。

622年初,窦建德旧将刘黑闼举兵造反,占据河北洺州,李世民率军讨伐,断绝粮道,对峙两个月,逼迫刘黑闼求战,随后挖开拦河坝,将其主力淹没,河北再次被平定。

626年,二十八岁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太子之位,一个月后又逼迫李渊禅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元贞观。

弑兄逼父大概是李世民一生唯一的污点,但瑕不掩瑜,道德上的亏欠丝毫不影响李世民成为一名伟大的帝王。

继位后的李世民虽然不再轻易上战场,但其开挂的战神辉煌依旧没有停歇,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内战内行,外战依旧内行。

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侵扰,他一改过去中原王朝修障筑塞消极防御的方法,而是采取富国强兵、以战止战的积极防御战略。

628年,李世民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实现唐朝统一全国。630年令李靖出师塞北,灭亡东突厥,一举掀翻其东亚霸主地位,从此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



635年派李靖、侯君集、李道宗击败吐谷浑,大唐势力首次渗透至青藏高原,640年,李世民派侯君集灭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

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夺取辽东数十座城池,但没有完成灭国,这大概是李世民戎马一生唯一的不算赢得彻底的“败仗”。

同时,李世民派李勣消灭漠北薛延陀汗国,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在此期间又击退松赞干布的吐蕃,迫使吐蕃称臣。

要知道,松赞干布十二岁继位赞普,数年间统一西藏,被吐蕃视为神一样的存在,可在李世民面前不过是刚入法眼的门槛。

经过十几年的征服,到649年李世民病逝前,已建立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

李世民在位期间虽然打了不少仗,但绝非穷兵黩武之君。比如汉武帝虽然伟大,但打了一辈子仗,击败匈奴吞并四夷,但最后搞得国库空虚,财政亏空,民变四起。

相比之下,李世民不仅取得赫赫战功,对内也能文治天下,实现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其谥号太宗文皇帝并非浪得虚名。

李世民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制定一系列重农政策,比如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增殖人口、兴修水利。

在李世民的努力下,全国户籍人口从继位初期的一百二十万户增加至贞观末年的三百八十万户。

同时李世民统治下的贞观时代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时代,还给商业发展提供许多便利条件。

新兴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集中在中国。

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省南昌市)、扬州、益州(四川省成都市)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大都会。



随着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丝绸之路再次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欧亚大陆往来传递。

中外商人云集长安,东西两市各有22行,城市商贾络绎不绝。

除了采取重农措施,李世民在政治、司法、文化也有很大贡献。如:完善科举、减轻刑罚、复兴儒学、加强民族融合等。

当然,历史上的封建鼎盛时期皆如此,可能开元盛世要比贞观之治更加繁华。

而李世民之所以伟大,有一个非常重要且唯一的优点就是从谏如流,听得进批评意见。

历史上不乏有作为的君主,但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屈指可数,尤其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社会。

不用说雄才大略的帝王,就算是中才以上的皇帝哪个不是唯我独尊、乾纲独断。

敢有忤逆之言就是犯上大不敬,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再如清朝康雍乾时代。

这些君主都很厉害,但臣下皆战栗不安,正所谓伴君如伴虎。

有人说宋朝和明朝中后期的士大夫也敢于直谏,很有气节。但这些在位的皇帝,其能力和功绩比不上唐太宗分毫。

而作为天之骄子、能力绝顶的李世民能够做到从谏如流真的非常不容易。



具体来看,他扩大谏官的权力,鼓励臣下直谏批评自己。

李世民在位23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5人,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魏徵(魏征)。

他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有时上疏言辞激切,无所顾忌,批评之尖锐让人难以忍受,搞得李世民无地自容。

据记载,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好的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征走来,便藏在怀里,而魏征故意站立许久,上奏朝政,鹞鹰最后竟被闷死。

不过虽然魏征言行多有冲撞,但李世民认识到他忠心奉国,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故对其进言多所采纳。

诚然,魏征是古今有名的谏臣,但李世民的开明才是他极言直谏的重要原因。魏征自己也坦然回答:

“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



试想若非李世民,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以魏征的耿直性格,恐怕早就死一百回了。

当然,除了魏征,李世民手下还有许多能臣干将。

比如文有房玄龄、杜如晦,武有李靖、李勣、侯君集,民间传颂的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也是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

正是在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下,在一班名臣良将的努力下,才有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实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文武全才的六边形战士

李世民除了文韬武略,其个人也是文武全才,身体强悍。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两军对战之际往往亲自上阵杀敌,骑射技艺天下无双,百发百中。

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当时有高阳贼酋魏刀儿来攻,李渊深入贼人阵营无法脱身。

十八岁的李世民不顾个人安危,率精锐骑兵突围而进,弓箭所射,敌军溃散,在万众之中救出李渊。



太原起兵后,在与宋老生的对战中,李建成坠落马下,宋老生趁势攻击,危在旦夕间,李世民率领两千骑兵冲杀出来,大败宋军,趁势斩杀宋老生。

在此后扫除各路军阀的战争中,李世民常常率领数十骑兵轻装侦察敌军,丝毫不惧。

620年七月,李世民与王世充激战正酣,在一次交战中,王世充麾下勇将单雄信争先进攻,几乎将李世民活捉。

李世民不慌不忙,张弓箭左右射击,敌人皆应弦而倒,不仅脱险,还俘虏了王世充的大将燕颀。

621年二月,李世民在北邙山(洛阳附近)再次与王世充交战,自己挺身在前,率骑兵发起冲锋。

与屈突通里外呼应,与敌军拼死作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下午,俘获、斩首八千人,打得王世充不敢出战,只是环城自守。



在几个月后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以三千五百精锐骑兵迎战窦建德十万之众。

战斗伊始,李世民在密林中设伏,带尉迟敬德及数名骑兵诱敌,并对尉迟敬德说:“我拿弓箭,你手握长枪,就是来一百万人又能拿我们怎么样?”

在李世民眼里,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尽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

在离窦建德营地三里处,李世民与敌军游兵相遇,随后拉弓射箭,射死对方一员将领,并大喊“我是秦王”。

窦建德军中出动五六千骑兵追赶,跟随李世民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唯有李世民淡定自若,让手下人在前面走,自己和尉迟敬德殿后。

只要追兵快赶上就拉弓放箭,先后射杀数人,尉迟敬德也杀死十几人,吓得追兵不敢进逼,只得远远跟随。

在虎牢关决战时,李世民更是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动大旗直接突入阵后,冲杀敌军,活捉主帅窦建德。



同时,李世民出身顶级贵胄,并非只懂枪棒,而是有着很高的文化涵养,尤其是书法、诗词有很高的造诣。

在他的推动主持下,利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五经定本》,于贞观七年向全国颁行,成为全国官学和私学的统一教材,将其作为明经科举考试的标准。

同时修撰前朝和本朝的国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就是在贞观时期完成。

另外,李世民珍爱《兰亭集序》,亲自参加音乐实践,指点梨园教习。

综上,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取得长足进步,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年代。



往事约千年,昔日的大唐峥嵘岁月已成为滚滚东去的江水,但塑造辉煌的主角却宛如流星,被历史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