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帝君,先看聊城航拍图,四面环水,如果是冷兵器时代,你统率多少兵才能攻破?



【东昌府城】

东昌湖烟波浩淼,深3至5米,面积约6.3平方千米。聊城古城就在东昌湖中,又称东昌古城,呈方形,面积约1平方千米,安静地躺在东昌湖温暖的怀抱里。



1070年(北宋神宗熙宁三年),聊城古城始建,初为土城。1372年(明朝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改筑为砖城。



聊城古城设四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中间位置是光岳楼。东瓮城、西瓮城、南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聊城古城四面环水,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



聊城地平土沃,无大川名山之阻,而转输所经,常为南北孔道。在运河经济发达的清朝,人们称聊城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是京杭大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堪称北方的扬州。

【聊城】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面积8628平方千米。聊城南临金提河-黄河,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从中间穿过,全境几乎都是平原。



聊城常住人口579万(2010年)、595万(2020年)、580万(2024年),从顶点开始回落。

【攻不破的聊城,只能自己打开城门】

聊城以东数十公里,就是山东省会济南,二地之间没有险山要塞,聊城的战略地位凸显。聊城作为军事重镇,历代兵家欲争河北、山东者,必先争聊城。



战国时五国伐齐,燕国取齐国七十余座城邑,齐国只剩两座大城。后来田单复齐,收复燕国占据的大部分城邑,但聊城的燕军宁死不降。

此前聊城守军大多被抽调到骑劫的燕军中,仅留五百人。不过聊城守将拒不投降也不撤兵,各地燕军败兵,若没有逃回燕国,就都闻讯前来投奔。聊城在几个月之内,兵力聚集超过三千。



田单曾抵达聊城之下,他留下两万将士,攻打三门,只留北门,却在北门外十几里埋伏重兵。

齐军在聊城攻了一个月不下,此后田单一连派出三支援军,聊城下的齐军一度达到六万,可就是攻不下三千多燕军把守的齐国聊城,这对齐人来说是个莫大的讽刺。



来年开春,稷下学宫的鲁仲连,写了一封劝降信,承诺不杀降,燕将这才开城投降。城门打开时,燕将引刀自杀,嘴中说道:“与人刃我,宁自刃。”

隋末,宇文化及杀隋炀帝杨广,随后称帝,被唐朝大将李神通击败,宇文化及就逃到聊城自保。宇文化及麾下的王薄,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薄诗写得好,忠诚度却几乎没有,唐军退后,夏王窦建德引兵攻聊城。王薄开门引窦建德军入城,生擒宇文化及。而隋炀帝的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等也在聊城,又落到窦建德之手。

从战国时和隋末时的情况看,正面攻破聊城十分困难,除非聊城人自己打开城门。



99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黄河决口,聊城被无情的大水给毁掉,博州治所迁到孝武渡口,也称为孝武陵。

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人们还在聊城原有城护河的基础上,挖了一个湖,即东昌湖,并开始在湖中筑城,到明朝时成型,为东昌府城。



《水浒传》中,宋江灭掉曾头市后,要按天王晁盖遗言,立卢俊义为山寨之主。众人不服卢俊义,宋江说梁山泊以东有东平府和东昌府,我与卢员外谁先取一城便为梁山之主。宋江抽中东平府,即郓州;卢俊义抽中东昌府,即聊城。不过北宋时期还没有东昌府,唐宋时期聊城称为博州,元朝改为东昌路,明清称为东昌府。



从航拍图看,这么一座水中城,攻城方的抛石车、床驽等,都无法使用,也不能挖地道,必须造船。防御方也不需要拒马、陷坑等,以逸待劳。大家看看,换你来攻城,要多少兵,怎样才能攻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