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王凡
面对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城乡资源配置不均等现实挑战,成都彭州市通过高位统筹与机制创新、优化“市-镇-村”三级协同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模式等,构建多层次、精准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养老事业“四梁八柱”
彭州市坚持高位统筹、全局谋划,从上层制度及组织两方面内容建设入手。在制度保障层面,连续3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及市政府目标考核、市政府及市人大民生实事,建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清单发布及动态更新制度,及时增加或调整养老服务最新政策,不断完善人人可享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保障。
在组织保障层面,通过筹建彭州市民政服务中心,优化其政策引导、质量监督等服务功能,成立由局班子成员带队的驻镇指导组,督导检查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及老年人服务保障等工作情况,及改革完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管护机制、运营考核等工作机制。
优化三级协同“服务链” 助推服务纵向协同
为有效破解市镇村三级网络存在的“需求错配、资源分散”问题,彭州市提出以“市级中枢+镇级枢纽+村级节点”立体化服务体系破冰。
一是构筑市级中枢。打造市级养护院、市级养老支持中心,进一步完善及提升公办养老机构配套设施建设,依托“彭州市智慧养老平台”,开发“智慧助餐”、智慧养老机构管理等系统,发布智慧养老地图。同时,针对老年人面临生活困难和突发意外风险的问题,建设市级养老服务救援支持体系。
二是建设镇街枢纽。在打造片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普惠性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搭建具备供需对接、服务商管理、服务调度和质量控制等功能的综合运营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实时响应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并组建市级养老服务应急救援队伍,响应市级养老支持中心应急处置指令。
三是优化村级站点。积极开展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转型相关工作,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
立足生态优势 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彭州市立足于原生态山水自然优势,以“山水康养”作为地方养老亮点,通过“事业+产业”双轮驱动,培育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一方面,积极盘活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社会老年人提供低偿、普惠性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规范化指导和服务监管,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并逐步引导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模式从“迎进来”向“走出去”转变,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面。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开发绿色健康食品、打造康养旅居特色产业、丰富银发消费新场景,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