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彭州,总有一抹粉白交织的温柔在街头巷尾、山野梯田间悄然蔓延。蔷薇,这个被誉为“文艺花王”的植物,以其清雅与热烈并存的气质,将彭州的暮春浅夏装点成诗意的画卷。从宝山村的千亩梯田花海,到官渠农业生态长廊的篱墙秘境,蔷薇用盛放的姿态诉说着彭州独有的浪漫与生机。
宝山蔷薇:梯田之上的粉色狂想曲
每年4月底至5月底,龙门山镇宝山村的千亩梯田便化身蔷薇的海洋。这里的蔷薇花节已连续举办11届,成为彭州初夏的标志性景观。沿着牡丹大道向北而行,穿过龙门山湔江河谷,百里景观画廊串联起平原、丘陵与高山,最终抵达宝山村。梯田层层叠叠,蔷薇如彩带般缠绕其间,粉白、浅红、深绯的花瓣在阳光下交织,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香甜。
宝山蔷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立体山水”的布局。梯田依山势而建,蔷薇从低处的田埂一路攀援至崖壁,形成“花瀑倾泻”的视觉奇观。游客可漫步宝山绿道,感受森林氧吧的清新,或体验丛林穿越的刺激;夜幕降临时,山间民宿的灯光与蔷薇相映,更添几分静谧。若想深度感受自然,太阳湾景区与回龙沟峡谷的险峻地貌与蔷薇的柔美形成反差,诠释了彭州“刚柔并济”的山水美学。
文化底蕴为宝山蔷薇注入灵魂。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到罗衣到死香”在此得到具象化表达。当地村民将蔷薇融入生活:花瓣制茶、蔷薇花饼外酥里香的口感成为游客必尝的舌尖记忆。而每年花节期间的汉服巡游、音乐路演,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花海中碰撞。
官渠长廊:城市边缘的田园诗
如果说宝山蔷薇是山野的狂想,那么官渠农业生态长廊的蔷薇则是一首精致的田园诗。这条位于天彭街道的生态走廊,以蔷薇为纽带,串联起农田、绿道与城市空间。长廊中的蔷薇多依附石墙生长,粉白花朵与绿叶交织成天然画框,层次分明的色彩从纯净的白渐变至娇艳的深粉,宛如莫奈笔下的印象派作品。
这里的蔷薇之美在于“不经意间的惊艳”。清晨露珠未晞时,花朵低垂如少女含羞;正午阳光倾泻,花瓣透出丝绸般的光泽;傍晚微风拂过,花香与稻田的清新气息交融,引得路人驻足。摄影爱好者尤爱长廊的构图灵感——利用藤蔓形成前景框架,或捕捉蜜蜂采蜜的瞬间,将田园诗意定格成永恒。长廊还设有科普标牌,介绍蔷薇的品种与生态价值,让游赏兼具美学与知识性。
蔷薇与彭州:一座城的文化共情
蔷薇在彭州的繁盛,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是一座城与一种花的千年共情。唐代诗人杜牧的“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早已预言了彭州人对蔷薇的偏爱。明代《群芳谱》记载的朱蔷薇、荷花蔷薇等品种,如今仍能在彭州街头寻得踪迹。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在白鹿镇尤为鲜明——欧式建筑外墙攀援着中式蔷薇,东西方美学在此和谐共生。
彭州人更将蔷薇精神融入城市品格。无论是宝山村的破茧新生,还是官渠农业生态长廊对城乡融合的探索,都如蔷薇般柔韧而坚定。正如村民所言:“我们像蔷薇一样,风雨中攀援,阳光下绽放。”
蔷薇不语,彭州长忆
彭州的蔷薇,是山与城的呢喃,是古与今的和鸣。当宝山的千亩花海在梯田上翻滚,当官渠农业生态长廊的藤蔓悄然爬上城市的篱墙,彭州便以蔷薇为笔,写就了一封给初夏的情书。正如清代诗人所言:“美人芳树下,笑语出蔷薇。”这座立体山水公园城市,正以蔷薇般的姿态,邀世界共赴一场不谢的花事。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393期
文字:阳阳
图片:张勇 罗中儒
编辑:龙洋 责编:梁丹 审核:祁文静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