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宝藏之城
如果没有腾冲,保山在云南或许更没有存在感;但有了腾冲,保山在全国也依然没太多名气。这是保山的尴尬之处。
这是一个需要把自己的个性再放大的城市。这里应该是中国的咖啡之城、温泉之都和围棋圣地。
朋友半开玩笑地说,永昌都比保山这个名字更有感觉和文化。其实名字无非是一个代号而已,昆山不也有个“山”,关键看怎么把自己做出名。
也有朋友跟我提永子,讲真,如果他不提,我都彻底忘了保山还有这个非遗产品。但问题在于,永子质量再好、用料再精,如果不能向人传递文化,给不了用户情绪价值,就永远只能在围棋这个小圈子里玩:
仅靠资源引流的时代过了。
保山人是低调、包容且含蓄的。
我叫AI总结一下保山的性格,挺有意思。
它说:相较于大理的浪漫、德宏的国际化、丽江的文艺,保山的性格融合了军事要塞的坚韧、商贸枢纽的开放、多民族共生的和谐,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
但终究,保山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财哥去保山调研在今年3月,回来之后,已经推出过剧透篇和咖啡篇,这次还是要把保山和腾冲分开来写。因为和保山其他地区相比,腾冲实在是显得独特,辨识度极高。
1
保山辖区不多,一区一市三县,隆阳区和腾冲市是老大和老二。
去年保山GDP为1281.91亿,隆阳区占1/4多,321亿;腾冲233亿、昌宁130亿、龙陵88亿、施甸68亿。财哥把小数点后面4位数都抹去了,还是第一次见统计到这么细的,统计局的同志辛苦了。
若要给这些县市贴标签,简单总结就是:隆阳区是工业和咖啡,腾冲是文旅、生物医药和边贸,昌宁是红茶和蔬菜,龙陵是工业、紫皮石斛、咖啡和温泉,施甸是农业。
这次我们没去昌宁和施甸,腾冲放下篇写,这里主要说说隆阳区和龙陵,但也跟朋友聊了昌宁。
老何是昌宁人,长居隆阳区,对这里比对家乡更熟。
和我们去的每个城市一样,当地人都说自己的家乡是最适合生活的,“保山全年都不冷不热,春夏秋都可以穿短袖,冬天最多套一件冲锋衣”。当地人口中的保山,通常指隆阳区,说到其他县区都会直接说地名。
他指的是单纯的生活,但收入是另一回事。老何的体会是,保山人的平均月收入大概在两三千,国企略高些在四五千,有些大民企更好,收入七八千的也多,但多是销售岗位。
相对之下,消费偏高。下个馆子,人均消费六七十很常见,还不包括酒钱。保山规模稍大的餐馆在云南也算很有特色,以包间为主,每间都是“麻醉室”,一个大圆桌和一个小方桌是标配。通常约的6点吃饭,实际上开吃在8点,因为要先在小方桌上打牌和用勺喝酒,能挺到上主桌,你就是人生赢家。
经济下行的冲击还是很明显的,不少铺面关门,不少人不敢消费。我问他:哪些行业生意好一点?他想了想:夜场。
在他的结论里,隆阳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一定不如腾冲。腾冲的工资水平也低:
但全城的人都会做生意。
隆阳区的经济发动机是保山产业园区,分为4个片区。
北部片区主要发展绿色轻纺产业、绿色生物制造,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文旅康养产业为辅;中部片区又分为隆阳、施甸“园中园”,主要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南部片区包含腾冲、龙陵、昌宁“园中园”,主要发展绿色能源和化工产业;东部片区主要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建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园区有企业135户,其中规上企业57户,在全省首开“园中园”飞地模式。另外,还在缅甸曼德勒开发建设了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即“一线两园”。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03.35亿元。
多提一句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其模式就是主要由缅甸当地一家开发商开发和规划,保山的国企过去租地70年,负责运营和后续招商。但因为疫情等多方原因,这个项目目前处于暂停状态。
但仍然挡不住中企想出海的热情,知晓情况的朋友告诉我,仍有很多企业来问:
依然被看好。
总的来看,保山产业园区的产业就是“一主两特”。
以硅光伏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是保山第一支柱产业,主要有3家龙头企业,通威、隆基和正泰新能源。其中,多晶硅是全省第一大生产基地,单晶硅产能占全省30%。
而隆阳区也是自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获批新能源项目指标总量第一的地区。
不过,保山的硅光伏主要集中在上游产业链,下游的切片环节主要放在大理。财哥去了园区的南部片区,受行业震荡影响,昌宁“园中园”的通威是主动减产,隆基则只有腾冲隆基在生产,龙陵隆基暂停。
“两特”是绿色轻纺和绿色生物制造,后者主要是咖啡和生物多糖产品,咖啡之前已单独成篇,这里说说前者。
轻纺产业园区目前已引进企业8户,其中纺纱2户、包覆纱4户、印染1户、制鞋1户,主要从山东、浙江、天津转移过来。
据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永祥介绍,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又以江浙和山东为主。其中部分到达目的地后,会转出口到欧美,比如丝袜。
转移到保山的也都是新设备和新技术,财哥之前也说过,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轻纺产业是夕阳产业,其实也是中国精密制造产业,而且它依然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产业之一。
只不过,在保山发展轻纺也确有弊端,就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这会导致另一个弊端:
物流上的不通畅。
虽然火车货运已开通,从保山随时可以发,但一到昆明,就常面临没有去义乌、山东的专列,那就要等拼柜。至于等多久,就不好说了,会影响交货。所以导致很多时候,产品只能走汽车货运,虽然成本更高,至少在时间上可控,四五天基本能到。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产值不够大,进一步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园区的轻纺产业实现产值6.32亿元,如果翻十倍,就可以跟昆明提要求,那就不愁运。
那为什么这些企业还要选择保山?
朱永祥说了两个核心原因:一是气候好和电价低,如果在江浙,一到冬夏,空调得24小时都开着,一度电价差不多要一块,保山才要5毛多,还不用开空调;二是人工,也比江浙便宜至少一半。
其实保山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区位,标志性工程是大瑞铁路。
蒲缥站2023年正式开通货运,它是保山至瑞丽段的重要货运车站,加上杭瑞高速,蒲缥镇正迅速成为滇西物流中心,也是云南面向“两亚”的重要公铁联运物流枢纽。目前,蒲缥铁路专用线已是滇西地区到发量最大、货物品类最全的铁路专用线。
财哥之前写过,大理将会是云南次枢纽,而保山自然就是滇西地区的次枢纽,对内不用说,对外则可经瑞丽和猴桥口岸到达缅甸,直通印度洋,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北线通道核心:
没有任何企业会忽视“两亚”市场。
2
昌宁和临沧凤庆接壤,既是邻居,又是“冤家”。因为他们都主产红茶,但提到滇红,世人多知凤庆,少知昌宁这个千年茶乡。
昌宁红茶祖上真阔过,秦汉时期就有用茶饮茶习俗,人工种茶历史距今超过1600年,600多年前还是贡茶。但问题是,人没法活在过去,“昌宁红”在中国茶叶版图上,需要重新证明自己。
老何说,昌宁的茶叶品质是真的好,但整体品牌就是一直出不来。他认为这和前些年的一段波折有关。
他说,昌宁刚提出“千年茶乡”这个概念不久,火过一头,但有人目光短浅只想赚快钱,由此出现不少造假的茶叶。造假到什么程度?往茶叶条里掺水泥,看起来又亮又好看,还有就是拿树叶代替茶叶:
一下就把昌宁的茶叶口碑做坏了。
与此同时,版纳和普洱的茶迅速崛起,昌宁茶一时半会就起不来了。他说自己家也有茶树,整个保山的古树茶基本集中在昌宁,尤以漭水镇为多,都是几百年树龄以上的古茶树,树根都是很粗的那种。
他认为,昌宁茶至今不温不火,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大资本去运作和整合,当地的加工企业很多,但散而小,品牌多,但都没有突出“昌宁红茶”这个公共区域品牌;二是昌宁红茶成了凤庆滇红的原材料供应商,反而丢失了话语权。
昌宁是个农业县,但需要有自己的位置。
除了农业,昌宁的规上工业企业也不多,也没有形成集群,工业和GDP主要靠两个引擎:通威和小湾电站——这是一种脆弱的产业结构。
与昌宁相比,在大瑞铁路沿线上的龙陵,似乎可以讲的故事更多一些。
它和腾冲,都曾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娃娃兵血战松山的故事,至今看来都很震撼。如果你再去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走一圈,会更容易理解保山人骨子里埋着的那股坚韧。
说回龙陵。大瑞铁路全长330公里,但最难的高黎贡山隧道,都在龙陵。
这条隧道是中国首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铁路隧道,全长34.53公里,施工难度“世所未有、世所未见”,需要穿越17种地层、19条断裂带。即便常年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现在也才刚刚过半。可以说,它的完工速度:
决定了大瑞铁路的进程。
我们从潞江坝过来,没走高速,走的是国道,路过松山战役遗址后,很快就到了城区。
龙陵的交通其实四通八达,一小时车程内有芒市、腾冲、保山3个机场,还有高速和以后的高铁。以前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是交通区位节点。
龙陵的一二三产都有亮点。
一产之中,最大的招牌是紫皮石斛,占全国80%的产量,也是这里的“一业”,全县有6万多人在这个产业里,覆盖种植到电商直播的全链条。
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食用且不苦,后者则是药用价值更高。石斛之所以是龙陵农业一哥,和地形有关,98%的山地、2%的平地,而石斛可以在山上种植。
此外,这里还有褚橙最大的、面积1万亩的基地,和去了别处就养不出来、平时多用来招待贵客的龙陵黄山羊。但财哥想多说几句的是牛油果和咖啡。
提起牛油果,都会想到普洱孟连,但云南唯一出口到新加坡的牛油果,产自龙陵。
朋友说,他们当地人要找这家外资企业买牛油果,都还要找关系,的确精品,价格非常高,现在企业还想扩产。选址也挺会选,在龙陵县勐糯镇江中山——怒江中间的一座山。
龙陵也有咖啡,种植面积已有近3万亩,目前主要品种为卡蒂姆,另有少量的铁皮卡、瑰夏、波邦、云咖1号、云咖2号,先后引入乎壳咖啡、稀音咖啡、一树咖啡等龙头企业,还有楠迪咖啡、芮语咖啡等本地企业。与潞江坝不同:
这里主打高海拔咖啡。
当地也有四五个知名的咖啡庄园,比如乎壳庄园在松山打造的1887咖啡庄园,1887是海拔高度,后面还会打造“松山1944”。1000~1900米海拔区间,是松山核心打造的咖啡种植区域。
在龙陵最低的地方、也是唯一边境乡——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也有咖啡庄园,庄园主是当地几个年轻人,创业后回家种了700亩左右的瑰夏。带头人据说是云大校友,当年是乡里的高考状元。
木城乡是怒江离开中国的最后一个乡,江对面就是缅甸果敢,但没有桥。此处海拔只有538米,而龙陵最高海拔为3001米。
3
让人略感意外的是,龙陵的工业比较强。在云南129个县里,都是排得上号的,龙陵产业园有28家规上工业企业。
从国道进城,就会看见以云南能投旗下永昌硅业为首的六家工业硅企业,也不奇怪,龙陵有二氧化硅含量非常高的硅矿石。全县工业硅产能在28万吨左右,全省也才140万吨,目前龙陵占了五分之一多。同时,龙陵还准备继续引进龙头企业,扩大产能。
尽管农业用地紧张,但龙陵还是在尽量保证工业用地。
朋友认为,和周边的芒市、瑞丽和隆阳区相比,龙陵在稳住一产、开发三产的同时,可能的方向还是要大干工业,一是因为矿和水电资源,以及传统的工业基础;二是龙陵有2000亩左右较成熟的工业用地:
可以做到随时准备好落项目。
保山今年喊出的口号是“浴”在保山,龙陵则是玉出龙陵。其实这两样,龙陵都有,加上一个抗战文化,就是三产的三张牌。
龙陵的“玉”是指黄龙玉,但因为近几年在进行矿山综合治理,黄龙玉的原石开采进度比较缓慢,加上全国经济下行,有些日子没听到过它的声音了。
但龙陵在做另外一件事:打造非洲翠的加工集散中心。“去年就3个月时间,这个产业吸引来了4000多人,之前县城的好多商铺都租不出去,这下热闹了不少。”
非洲翠某种程度上算是“翡翠平替”,形状和品质都接近。突然火爆是因为一些福建商人,把这些原石从非洲带回来后,加工成手镯等饰品,结果大受欢迎,在云南,目前主要在龙陵、芒市、瑞丽、腾冲等地玩。
朋友告诉我,非洲翠有两个优势:一是原料可持续,二是成本低。一个价值1万元的同款非洲翠手镯,如果换成翡翠,至少100万以上,即1比100的比例。正常人很少在外面敢戴一两百万的手镯招摇过市,但非洲翠就可以弥补这点,又好看,又有面子。
龙陵现在计划建一个专门的非洲翠园区,但希望由企业来主导规划、建设和运营。
和腾冲一样,龙陵也是温泉之乡。
龙陵全县有42处地热温泉,去年有40多万人来泡过,后面的目标是温泉入户。
就现在,县城20公里范围内,有4个有影响力的温泉度假区:镇安老梨树温泉,不少昆明人在这里都买了房;黄草坝温泉村,有深圳开发商正在开发;邦腊掌温泉,号称“地球的肚脐眼”,硫磺、碳酸、氡氟3种类型的温泉都在此集中,属于医疗级温泉,尤其是氡氟泉,全球只有日本富士山和这里有;三关温泉,在龙陵跟芒市交界处的热带河谷地带。
朋友说,龙陵是德宏人的避暑山庄,年平均气温17度.最高从没超过35度,最冷也就5~6度,爱下雨,但雨后的空气反而更清新:
所以很适合旅居。
他接触了不少旅居客,有北京人、上海人、湖北人、安徽人等等,房租不贵,套房每月也就2000~2500元。而且旅居客有个特点,普遍是中老年人,其中不乏一线城市的退休老干部这类高收入群体。他们觉得,腾冲比较商业化、芒市适合年轻人,龙陵最安静。
尤其龙陵温泉的疗效,更适合银发群体康养。
龙陵也意识到了这一块的商机,在旅居云南的大方向下,县里也在加速把温泉产业捏成一个整体,最重要的是进行产业升级。目前龙陵缺少高品质的温泉度假业态,总体偏低端。
朋友也觉得应该如此,腾冲玛御谷温泉一晚都可以卖几千上万,龙陵连1000块钱以上都卖不出去。
当然,不可简单这么比,腾冲毕竟以旅游起家,城市知名度和地位都高于龙陵,自然品牌溢价不一样。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同为边境城市,他们在跨境贸易上未形成合力,与临近的德宏相比差距较大。口岸级别不如德宏,但未必不可以联手形成规模化的跨境贸易枢纽,特别是在大瑞铁路打通之后。
从龙陵开车过去,20多分钟就到了腾冲——它与保山,被高黎贡山隔断,一西一东,也形成了:
截然不同的城市性格。
那么,这座西南极边之城、中国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的西南起点城市,又有什么变化呢?下一篇告诉你。
文中老何为化名
特别鸣谢蔚来汽车为云财财州市经济调研之行提供座驾支持
云财财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