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上海旅游市场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五一期间,上海市共接待游客1650.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金额为201.1亿元,同比增长10.20%。
在这样的热度基础上,下一步,上海文旅又将迎来哪些创新之举?5月8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钟晓敏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表示将以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汇聚资源、拓展空间、丰富体验、促进消费。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钟晓敏做客上海广播主办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艺术之旅
钟晓敏说:“文旅是流量型城市入口、服务型经济引擎。”五一期间,上海市文娱旅游增长明显。钟晓敏援引一组数据:五一期间,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660场,服务观众约74万人次,同比增长25.91%,票房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59.41%。本市重点文化场所累计接待游客213.35万人次。其中,对外开放的65家美术馆接待观众29.91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全市开放的161家博物馆接待观众87.79万人次,同比增长6.30%;全市公共文化场所接待市民9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74%。
钟晓敏建议广大市民游客,“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艺术之旅”。目前,上海有171家博物馆、99家美术馆、133家剧场剧院、100个演艺新空间、30个美术新空间,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都、美术馆之城、演艺之都。其中,上海博物馆是享誉世界的顶级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了全球11000余件标本,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全面反映上海6000年地方史与革命史,世博会博物馆是全球唯一世博主题馆,儿童博物馆是专为儿童设计的互动学习空间。中华艺术宫是国家重点美术馆,原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永驻中华艺术宫49米层。
上海演艺市场,名家名团名作荟萃,演唱会、音乐节大牌云集。2025年,上海演出市场依然好戏连台。国际名作方面,斩获180余项戏剧大奖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阔别23年后,将以纪念版音乐会的形式重访上海大剧院,连演8周64场,这是此次世界巡演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一站。法语话剧《樱桃园》、日语原版舞台剧《千与千寻》、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也将闪亮登场。国内佳作方面,原创音乐剧《大状王》、话剧《日出》《觉醒年代》《长恨歌》《父亲》《红楼梦》等名家名作将陆续上演。演唱会方面,除了已经演出的刀郎、张杰、杨丞琳、孙燕姿、YOASOBI(有阿索比)以外,后续还将有时代少年团、周杰伦、玛丽亚凯莉等演艺明星轮番来沪举办演唱会,他们将共同点亮上海演唱会市场的璀璨星空。
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上海86处文旅地标被融入剧情。电视剧里,一片红瓦红墙的石库门房子是四明村,也是徐志摩、陆小曼、泰戈尔、胡蝶、章太炎等诸多近代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文化气息浓郁。位于外滩源的协进大楼,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长卷,见证了上海的变迁和发展。为此,钟晓敏还推荐市民游客来一场城市考古之旅,“上海有4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95处不可移动文物、1058幢优秀历史建筑,是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密度最大的城市。寻觅上海之源,品鉴历史建筑,依托历史建筑,去阅知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去感悟万家灯火中的城市烟火。”
此外,上海乐高乐园将于今年暑期开门迎客。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今年还将有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文学馆、临港幻云东方文旅小镇、奉贤在水一方科幻馆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成。
深化“节节联动”,做强“票根经济”
今年一季度,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入住本市宾馆酒店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1.5%、24.1%,各个国家、各个省市来沪旅游人次全线飘红,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这次‘五一’小长假的火爆,是当下文旅热的良好延续和集中体现。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旅游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将创下历史新高,从恢复性增长转向跨越式发展。”钟晓敏说。
下一步,上海将以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为主要抓手,推出包括深化“节节联动”、做强“票根经济”、打造“特色集市”、继续发放“乐游上海”旅游消费券等举措。
围绕深化“节节联动”,将推动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和“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ATP1000上海大师赛等购物盛会、顶级赛事相互深融合、全年不断档,会同各区办好文化旅游节、夏季音乐节、国际戏剧季等特色文旅节庆活动,扩大城市流量,丰富消费场景。
围绕做强“票根经济”,将以高品质的演唱会、音乐节、文博美展等为吸引源,大力发展“门票+酒店”“门票+购物”“门票+旅游”等套票联票模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在看剧观展之余,走进上海的大街小巷、里弄街区,逛街购物,探访社区,品尝美食,CityWalk,带来更多的旅游流量和消费增量。
围绕打造“特色集市”,将进一步丰富业态布局和消费场景,方便市民游客,协调有关方面放宽对特定区域摆摊设点的限制,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推出文旅特色集市。在地域上,以“一江一河”沿线、演出场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周边区域和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水岸夜生活体验区等为主;在形式上,以民俗集市、美食集市、文创集市、花卉集市、后备箱集市等为主,形成多元、有趣、便利的逛游消费环境,提升城市的“烟火气”。“目前,各区已明确集市项目超过140个,后续我们将引导各区形成设摊‘一张图’、集市‘一张表’。”
此外,针对银发族,上海市文旅局将联合市民政局,以“乐龄·乐游”为主题,推出服务老年朋友的“五个一”旅游产品和服务举措。
钟晓敏表示,“在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进程中,上海文旅将立足支柱产业、幸福产业、民生产业的根本定位,突出‘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资源禀赋,发挥好文化高地优势、对外开放优势、现代化建设优势、城市治理优势、都市体验优势,开发大产品、打造大产业、推进大融合、做优大服务、实施大宣推、深化大联动,全面建设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推动上海文旅踏上新征程、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让上海这座‘东方明珠’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人民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推出首批“城市推荐官”,挖掘“上海故事会”
去年开始,上海市文旅局在全市开展“组团式文旅项目研发宣推走进”系列活动,现场踏勘近2000个资源点,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750个精品点位,策划推出“20+16X”上海市区两级必游文旅线路产品。
钟晓敏透露,今年,以这700多个点位以及3000多个文物保护点位、1600多个建筑可阅读相关点位为基础,结合文物普查、旅游资源调查等最新成果,深入挖掘资源点位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名人轶事、特色景观,形成一个个有历史、有文化的故事,逐步搭建一个系统全面的“上海故事”资料库,为上海文旅品牌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经完成5000多个资源点位故事的梳理工作,后续通过修订完善,将以在线展示、人际传播等方式,向游客讲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精彩、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上海。
“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文旅的长远是经营品牌,品牌的未来在于构建IP,IP的核心是讲好故事,只有好故事才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在旅游业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以人们想听、愿听、爱听的方式讲好故事,对于城市形象营销和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钟晓敏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建设高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现代工业的集聚地、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内在深厚底蕴决定了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我们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信心把上海的故事讲好。”
为此,上海市文旅局近期将推出首批“城市推荐官”。“这些选拔出的上海城市推荐官,活跃在一线岗位上,将为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讲述精彩的'上海故事'。后续,我们还将根据文旅发展需要,重点对熟练使用外语特别是小语种、熟悉驾驶、导览服务等多项技能、了解上海人文历史等复合型旅游人才进行重点招揽,为来沪游客讲好故事、传递文化,提供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
原标题:《“五一”上海旅游市场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文旅成流量型城市经济“引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