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十大经典战役。就我个人看法而言。粟裕十大经典战役排行,第一肯定是淮海战役,第二是豫东战役,那么三到五分别是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第六名是这个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这个是指三野部分的这个东段地区不包括上海战役。



淮海战役

第七到第十名分别是济南战役上海战役,宿北战役和黄桥战役。这里面只有黄桥战役发生在抗日抗日战争时期,其他的时间都是发生在这个解放战争时期。那么这些呢?都是着重于粟裕军事成就出发。因为粟裕历史定位问题以及粟裕当时所处地位及复杂的情况,如果一个战略区将战役指挥权赋予一个副职,这个本身就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上面列举的粟裕十大经典战役可能在排序方面,大家会有不同看法。也有人对一些战役会有争议,但这些战役中,我们是能够看到粟裕的风格。除上述这些战役之外呢,还包括鲁南战役,天目山战役,沙土集战役,车桥战役。这些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许多人说呀,说粟裕打仗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动画版淮海战役

仗仗不同。但我们纵观粟裕的指挥,依然是有迹可循的。那有什么特点呢?许多人认为粟裕打仗仗仗不同,无迹可寻,那是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传说蒋介石在与粟裕在华中对战的时候,要求下属进行专门研究。并让日本原来的头目岗村宁次参加,但是依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迟浩田将军总结粟裕战法时,提出说粟裕用兵有法,但无定法结论。



粟裕

目前,很多人在研究粟裕的兵法。并取得相当的成果。粟裕尤其善于进行大兵团作战。这个大兵团作战有什么特点?与其他的作战形式有什么差异?下面所列粟裕经典战役的。都属于大兵团作战的范畴。

纵观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能够较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帅真是不多,弱势之下指挥大兵团作战,能百战百胜,只有粟裕一份。所以呢,大兵团作战以弱胜强作战是非常的难。我们言归正传。那么排名第一的呢?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30日。整个战场的形势是辽沈战役也是刚刚进行完。平津战役跟淮海战役之后进行的确定性战役,那么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淮海战役排第一是公认的,不把这淮海战役的第一的话,一定会被世人的口水喷死。但是从这个军事指挥的艺术来看,这淮海战役的水准绝对不如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国军叫徐蚌会战。淮海是指徐州以东两淮和海州一些战役初期共军策划的作战区域。徐蚌会战是在徐州和蚌埠区作战,从战争实际发生的地理区域看,徐蚌会战的表述更加准确。作战区域的变更是战场形势变化引起的。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淮海战役示意图

第一战,黄百韬兵团的七兵团。二战黄维的12兵团。三战陈官庄吃掉徐州军事集团杜聿明以下李弥13兵团邱清泉的二兵团,还有这个孙元良的16兵团。一战吃掉黄百韬的吃占有目的,2、3阶段是战役发起后意外的收获。定位在初期规划之内。越是重大战役,变数就越多,需要战役指挥官对瞬间发生的各种变化作出及时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这也正是优秀战役指挥官较少的人。变化是战争的主旋律,优秀的指挥官。能把握战场旋律的节奏,敌我双方因此能够久战。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大集团的决战,因此一战定输赢,蒋介石输了,民国的大厦倾倒,历史如此。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战士

除了粟裕,谁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在粟裕给中央表述自己作战计划的同时,淮海大战就在粟裕的规划中。豫东战役之后。这个构想就完成,在1948年11月8日给中央发报的时候。毛泽东把这个计划落实了。粟裕的一生。这两封电报辉煌。

奠定了军事战略家的地位。这场战役如果共产党输了。真如一些人说的,不过是迟一点的胜利。但事实却未必。虽然元帅刘伯承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政治上的必然,军事上的偶然。共产党一定会胜利。”话是没错,但淮海战役如果输了。二野三野受到的军事打击会很大。如果按照对等原则,两支主力感觉也就逃出几个纵队,虽然有四野在东北地区的胜利,但整个国家的胜利就会更长了。因为人民解放军有粟裕这样的指挥官,加速了国家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前沿指挥部

淮海战役是双方真正的决战。这淮海战役的第二个特点是超大的规模,以少胜多,60万共军对80万的国军一战消灭国军精锐机动兵力55万人。消灭的可是国军精锐机动主战兵力。加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至此蒋介石已无可战之兵,江北地区基本解放。粟裕打仗常常是以少胜多,每战开始都很艰难,自从红军时期粟裕一直在敌人的心脏腹地与敌斗争。对敌人来说是非常厌恶,但却无法消灭。粟裕的战争环境非常差,也造就了粟裕的军事能力与成就。没有妥协的余地。林彪的评价很中肯。

只是说这个粟裕战争环境的恶劣,他说呀,这个粟裕同志啊!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奋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不冒险,那就没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比如说这个豫东战役,我看啊,最多只有五成的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呢,没让杜聿明跑掉,那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以少胜多的仗难打,牺牲一定多。环境这样的也是没有办法,关键是打击。淮海战役的特点,三是这个华野,中野两大战略野战军这个紧密的配合。实现的粟裕止痒点友军配合打大仗的战略构想。



解放军的炮兵

两大战略区的配合作战,如何统一指挥打是一个难题,共产党的从来就没有解决好战略区指挥作战的指挥机构问题。先前中野和华野,也有相互配合作战的经历,如华野配合中野在中原作战。进军豫皖苏豫东战役的协同作战和统一指挥,是两码事,可国军有系统,共产党那也是有山头的,军阀割据的传统。都是一直存在的。两大战区60万大军包括地方军区的部队,面对国军的80万人,除了战场,还有后面的后勤供应,伤员的救治等等。都需要统一的协调。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大家各管各的,是不可能赢得战役胜利。虽然中间有军委协调,但军委哪里的太远?不了解具体情况。如果到时双方各执一词,如何决策呢?所以,建立统一指挥机构。中央没想到吗?貌似不可能。中央等什么呢?到战役要发起了1948年4月30日。粟裕这个时候!向军委发出一封电报。电报说请陈邓首长指挥。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