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云雾缭绕,茶香四溢。
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四川省雅安市自古以来便是孕育优质茶叶的沃土,是中国重要茶叶产地和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尤以蒙顶山茶闻名遐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雅安市检察机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当地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蒙顶山茶香飘万里注入法治动力。
检察履职聚焦守护茶树“芯片”
前往蒙顶山的路上,远远可见一排排茶垄翠色如流,接续传承着千年茶文化。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振兴念兹在兹,多次强调“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茶树种质资源被称为‘茶园基因库’,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和生产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中国茶叶学会监事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荣誉会长王云介绍。雅安辖区内重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野生资源,以荥经枇杷茶为代表;一类为地方品种,以蒙山群体种为代表,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著名茶叶专家李家光牵头,从原国营蒙山茶场茶树品比园(下称“品比园”)蒙山茶群体中育出的系列品种,其中“蒙山9号”为制作蒙顶甘露等名茶的最佳原料。
“由于近年良种化的快速发展和管理上的缺失,大量地方作物的品种消失,茶树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与记者同行的办案检察官、雅安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顾霞谈起办案的初衷,“茶产业是本地重要的经济支撑,也是百万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随着原国营蒙山茶场的改制和人员更替,作为茶树选育优良品种‘源头’的品比园,具体位置已难以确定,品比园就这样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
2024年6月,雅安市检察院组织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因相关线索涉及多个区县,为保证雅安市全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该院牵头成立专门办案组,对品比园蒙山群体种茶树和荥经枇杷茶茶树种质资源保护问题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调查发现被遗忘的珍贵资源
品比园的准确位置在哪儿?
办案组多次与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磋商,并通过实地勘查、无人机拍摄、走访村民、询问专家等方式核实,查找“蒙山9号”等6个茶树母本资源地。经多方查找,办案组终于联系到了当年李家光的助理王升平。通过陪同王升平实地走访,办案组找到了当年育种的山头,确定了品比园的准确位置。但令人痛心的是,园内杂草丛生,茶树病虫患频发,种质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后经深入调查走访,办案组发现受短期利益的驱使,辖区内对蒙山群体种原生茶树“只采不管”、随意买卖,加速了蒙山群体种茶树生存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其所处生态系统。荥经枇杷茶也同样因缺乏系统保护,存在茶树种质资源流失问题。
2024年7月,针对当时该市农业农村局对上述两种茶树种质资源的管理存在品种底数不清、保护及研究利用履职不全面等情形,雅安市检察院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尽快落实品比园、荥经枇杷茶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责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保护标识和标牌,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对损害品比园蒙山群体种和荥经枇杷茶茶树种质资源的各类非法行为的监管等,保护重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安全。
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迅速采取行动,与品比园现所属某茶集团、名山茶产业发展中心和荥经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达成共识,指导相关区县做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同时,在全市开展蒙山群体种、荥经枇杷茶茶树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对枇杷茶古树挂牌保护,并下发实施方案明确保护范围、措施。荥经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印发《荥经枇杷茶保护实施方案》,从保护范围、内容、措施和职责分工等方面规划枇杷茶长效保护工作。
此后,雅安市检察院邀请茶学专家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相关行政机关代表召开整改效果评估座谈会。与会人员通过听取报告、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整改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检察机关通过在监督中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茶学专家力量,提升法律监督的专业性与精准性,多方联动形成保护茶树种质资源的合力。”“益心为公”志愿者、四川省政协委员唐晓琴在评估现场对整改效果给予了肯定。经评议,确认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蒙山群体种、荥经枇杷茶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效果达到了预期,公益保护目的已实现。2024年9月,雅安市检察院依法作出终结案件决定。
推动地方立法“擦亮”茶文化名片
“这里就是品比园,占地面积约10亩。”某茶公司董事长胡毅向记者一行介绍道。记者看到,茶园里的茶树得到了精心修剪和施肥,茶园安装了杀虫灯和安全围栏,并专门树立了保护标识牌和宣传展示牌。记者还了解到,相关部门已划定荥经枇杷茶古茶树保护核心区300亩,全面采集古茶树树龄、基因样本信息,挂牌保护18株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定期开展营养监测、病虫害防治。
检察机关的履职步伐不止于此。
“蒙顶山茶是雅安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既关乎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利益,又关系到蒙顶山茶文化的文脉传承,不容小觑。”雅安市检察院检察长范文清说。
主办检察官、时任雅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董敏雷向记者介绍,蒙山群体种茶树是蒙顶山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为此,检察机关建议将该茶树种质资源纳入雅安市茶文化保护条例重点保护范围,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采纳。办案中,雅安市检察院多次向该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案件情况,推动地方立法启动和加强对该种质资源的保护。今年3月,四川省首部茶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雅安市蒙顶山茶文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第18条采纳检察机关的建议,明确规定加强蒙山群体种等茶树种质资源保护。3月26日,雅安市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保护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的经验,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2025“世界粮食论坛”成都启动周上被宣介。
千年茶文化也在焕发着新的时代生机。“检察机关帮我们发现了‘基因宝库’。如今,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投入专门资金建立品比园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开展基因测序和智能网格化管理。”谈起茶园未来的发展,胡毅信心十足,表示将通过挖掘品比园种质资源优势推动茶叶品种创新,并及时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
采访结束后,记者一行驱车穿过名山区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看到随着气温大幅回暖,蒙顶山的茶园也迎来了大规模采摘和集中上市时节,高品质的绿色茶鲜叶不断出园。这里的每一片茶叶,满满承载着茶农的希望和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作者:曹颖频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