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深度读书,读到自我管理这个最为核心的模块,有人就问说苏老师你是怎么进行自我管理的呢?书上写的,都是我过去十几年一直在做的,完全真实,但是现在呢,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我今天在一个点评文章里面说了一个逻辑顺序,就是大家都想要结果,而结果来自于行动,行动来自于状态,状态来自于动力。
见这篇
所以动力从什么而来呢?社会给我们的规则是,不管是逼着也好还是诱惑也好,那就是钱!挣钱挣钱挣钱。
还有另外一个通道,就是钱之外的一种满足感,那个来自于价值观和信仰。
钱和精神,这两个动力通道有没有矛盾?有矛盾!在现实当中,就是你要不要为五斗米折腰?如果你不折腰那就饿死,有人宁愿饿死就是因为第2种动力,他的信仰;还有的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就是第1种动力。
我觉得把这两个认清后都抛开,日常中的自我管理是从哪开始呢?从管理我们的状态开始,这是过程管理的起点!
我注意到,十几年以前我给中国银行培训的时候有一个学员,他有一个习惯,我和他平时基本上不交流啊,但是我看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点就跑步,大概5:30左右吧,他每天会发一样的照片在朋友圈。如下
他这个行为的背后,就是自我管理,他即是从管理状态开始的:当一个人每天特定的时间,比如说他早起、他跑步,他把身体打开了,那么他这一天状态就很不一样。实际上这也是个险行业每天早会它妈的故事,就是为什么要有早会。这也和很多外企人员早上都要先来一杯咖啡同样道理。
同样,现在的我,在向他学习,而且我感觉很棒。我现在也在努力的早起,然后简单地、慢慢地跑一跑步,跟大家一起开展晨读show。当我这么做的时候,我这一天都会非常好,运气也会很好。但是如果我特别懒,没有这么做了,这一天就会要差一些,对比相当明显。哈哈
其实每一个人在你的人生里面经常会有一些好的体验,只不过你没有把它固化为习惯。
早起这件事,你做过吗?我就能想起我的很多早起,比如说小学的时候早上跟我妈一起跑步,初中的时候为了通过那1千米的体测,我也提前几个月很早就起来准备跑4圈。这些都会在那一刻让你有非常好的感觉,但是为什么它没有成为一个持续的习惯呢?这个,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就好比,你做基金定投,以及保险。保险实际也是一种定投嘛。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件事是对的,而定投的持续的习惯,才是给你带来长期的一种巨大的,我是说巨大的收益,的根本原因。
我也在观察别人,比如说我家的父亲,我父亲年纪很大了,但是,他每天的规律性极强,他的吃饭,他晚上定点9:00休息,早晨定点4:00起床锻炼,几十年如一日。有的时候我们朋友聚会经常会慨叹说等我们年纪大了之后,身体赶不上如今的老人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就是这种 自我管理。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作为培训师,看过了太多的知识课程、技巧课程还有观念类的课程即逻辑类-例如资产配置,但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表面,最底层最根本的,却是自我管理。当然回到前面问题:早起那么好,为啥你不能坚持呢?
自我管理,是需要被外界管理来推动。
最简单例子:军队,还有运动员们,我不用解释吧。
每个人做自我管理,同时管理者把他真正的本职工作(推动个人开展自我管理)也做好,这两个实是同一种思维语言!当两方面相向而行,形成了一个闭环,就创造了了一个生意盎然的良好生态。
这就是我说的“微环境”。
我是苏卫宏,一名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