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甩出“双降大礼包”。

第一,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长期流动性。

第二,降息0.1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利率直降0.25%。

按专家测算,100万房贷、30年等额本息,月供能省55元,总利息少还2万。

但网友的反应却是:“55块?连一顿外卖都加不了鸡腿!”“降了个寂寞,不如把房价打下来!”

先别急!这55块背后,藏着央妈的三重心思。

第一重,给楼市喘口气。3.11%的房贷利率已是历史最低,但房子还是卖不动。

第二重,逼银行让利。1万亿流动性砸下去,银行再不放贷就说不过去了。

第三重,试探美联储。美国那边加息加得欢,中国敢降息,这底气又是从哪来?

不过,这55块的“二两肉”到底是谁能吃到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新购房者。首套房公积金利率从2.85%降到2.6%,100万贷款月供少还约120元。商业贷利率若从3.11%降至3.01%,30年总利息省2万。

但问题来了,现在敢买房的,要么是真刚需,要么是赌房价反弹的勇士。

如果是已经购房的,或许需要再等等,具体还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种是选择LPR浮动利率的,这要明年1月才能享受新利率,今年月供一分不少。

第二种是选择固定利率的,堪称2019年没转LPR的“大冤种”,这次要彻底错过啦。

最惨的还是前几年高位接盘的,“6.5%利率上车的我,看着现在3%的利率,眼泪掉下来……”



而对于银行来说,表面哭穷,实际却偷着乐。存款利率早就偷偷降了(1年期定存普遍不到1.5%),利差反而扩大了。

不过,1万亿流动性到手,放贷任务更重了,但问题是,钱真的能流到楼市吗?

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次降准降息自然也要放眼世界,尤其是人称“世界央行”的美联储。

这边中国降息,那边美联储却放风“年内还要加息一次”。

为什么中国敢逆势操作?

第一,通胀差距。美国CPI还在3%以上,中国已连续4个月低于1%。

第二,汇率底气。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够和空头打持久战。

第三,经济重心。保就业比保汇率更急,房企暴雷比美元升值更可怕。

但风险不是没有。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了(离岸汇率已破7.2),外资也可能继续抛售A股(北向资金5月净流出超200亿)。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恐怕正在冷笑:“你们降吧,等美元潮汐回流,看谁先撑不住!”

有人可能觉得“央妈”这笔操作有点突然,可事实上,回顾过去10年,中国每次“逆周期调节”都有深意的。

比如,2015年,美联储加息,中国却5次降准降息,结果股汇双杀。

再比如,2020年,美国疯狂印钞,中国克制放水,躲过通胀危机。

时间来到2025年,中美货币政策彻底分道扬镳,这次谁能赢?

这里提一个冷知识: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已倒挂1.2%,是2007年以来最大。

这意味着——资本用脚投票的时代,真的来了。



不过,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东西了。对于普通人而言,更该考虑的是实际的应对策略。

对于已经背负房贷的一族,如果是浮动利率的,就躺平等明年减负即可。但如果是固定利率的,那就赶紧查合同,看有没有转LPR的后悔药。

对于有意向买房的持币观望一族,三四线二手房,降价才刚刚开始,可持续观望。

而与外汇相关的操作,此时兑换美元的话,还是要小心谨慎的,小心被政策“背刺”。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吧。

第一,55块虽少,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央妈在告诉市场,其实工具箱还没掏空,别慌!

第二,在贸易战如火如荼之际,中美金融战也进入了深水区。中国敢降息,是对“内循环”的自信,也是对美国收割的抵抗。

第三,楼市真正的拐点可能未到。除非放开限购+拆迁货币化,否则难改供需失衡。

接下来,就看是美联储的加息子弹多,还是中国的政策底更加雄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