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5月7日,清晨六点的釜溪河畔,老师专食品厂的检测中心的灯光已亮起。第四代传承人、四川师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正与研发团队查看新一批“茯苓山药面包”的菌落检测数据,这是该校与某三甲医院联合研发的第12款药食同源产品。
在距此5公里的校史馆展柜里,1956年老师专面包创始人李端玉手写的《糕点生产规范》泛黄纸页上,“面团胚子需要压面260道工序”的笔迹清晰可见。这是否正是师专面包“长寿”69年的生存密码?
当前,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发起的“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师专面包作为自贡传承69年、被四川省商务厅授予“四川老字号”的本土烘焙品牌,其开发企业四川师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参与“2024四川ESG标杆企业”的集中展播活动。
一个品牌传承69年而不倒,且扛起本土市场拓展的大旗,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这个诞生于高校烘焙工坊的烘焙品牌,是怎样做到自贡本土烘焙品牌NO.1、自贡行业市占率名列前茅的?
师专面包制作团队
引进西式技法
“烘焙革命”引发川内高校纷纷效仿
1956年,伴随自贡师范学校(中专)的成立,膳食科糕点组在砖砌烤炉前点燃第一炉火。1978年,这个16人校办工厂迎来历史转折——升级为独立核算的师专糕点厂,当年即实现盈利数万元,为学校办学贡献力量。1984年,自贡师范学校升格为自贡师专(大专),招生进一步扩大,学校迎来大发展,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
1986年秋,师专副校长李端玉主导的“食堂革命”震动川南:投入数万元引进法式面包工艺、港式面包生产线。档案记载,这场技术引进带来三大突破:
产能提升:日产面包从800个激增至1.2万个。
品类创新:首种面工艺的葱油面包、五只面包、椰蓉面包、奶油面包、菠萝包、肉松面包、果酱面包、香玉面包等12款西式产品畅销自贡。
标准建立:制定西南首部《校办烘焙食品企业操作规程》。
1991年的四川省高校第三届“芙蓉杯”糕点大赛颁奖礼上,戏剧性一幕定格成行业传奇——当评审专家误将优胜奖(一等奖)作品认作“海派技法”时,第二代传承人黄鉴掷地有声:“这是融合38道中式糕点和17种西点工艺的自主创新!”
这场舌尖上的创新,迅速引发蝴蝶效应:乐山师专、宜宾师专等六所高校组成“高校烘焙联盟”联合办厂;重庆某月饼龙头企业携5万元技术转让费(相当于当时工厂两月利润)求购配方,却在保密协议构筑的“技术防火墙”前铩羽而归——在那个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健全的年代,自贡人用超前意识守护住了创新火种。
2003年,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自贡教育学院四校合并组建四川理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历史性时刻,催生了老师专面包的黄金时代。
富顺邓关校区、马吃水两大分厂相继落成,形成辐射川南的烘焙矩阵。据学校相关统计,其拳头产品“葱油面包”“喜饼(麻饼)”“贡酥饼”“川味月饼”“千层麻花”连续七年稳居全省销量前三,书写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经典范本。
“当年评委的误认恰恰证明了创新价值。”如今已是学校退休干部的黄鉴抚摸着泛黄的获奖证书说,“我们始终相信,面包里的酵母会发酵,但创新的基因永不蜕变。”
领导来师专面包调研
首创“挑担计划”
构建起覆盖川南的三级流通网
1988年冬,时任师专膳食科科长黄鉴在厂门前挂出“下岗职工优先提货”的告示,开启持续近40年的“挑担面包计划”。
数据显示,当时的“挑担面包计划”既是一种超前的商业模式,也成为那个特殊时代的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线。据统计,“挑担面包计划”累计吸纳978名下岗工人,一根扁担挑起一家人等生计,户均年收入达1990年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2.3倍。
同时,挑担收入培养出47名大学生,多名研究生,其中8人返校成为食品专业教师。不仅如此,还创新了渠道拓展,构建起覆盖川南的“扁担+三轮车+学校食堂档口”三级流通网。
2025年春天,70岁的刘阿姨仍挑着扁担穿梭在自贡老街。这位挑担38年的“面包奶奶”见证了“师专面包”和这座城市的变迁:“以前用粮票换面包,现在年轻人手机扫码,但那句‘面包、面包、师专面包’的吆喝声从没变过。”如今,30余名挑担人日均行走2.6万步,将3吨新鲜面包送达城市末梢。
与四川省盐业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没围墙的烘焙大学
开发“产、学、研、医”新烘焙模式
走进师专食品的工厂,可见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鲜活实践:四川轻化工大学实习生正在操作分拣生产线分选机剔除瑕疵品,四川盐业学校教师团队调试着新研发的井盐牛角包,自贡三甲医院营养科专家和研发团队则指导药食同源烘焙食品配方修改。
这种深度融合催生出独特的双轨培养:学生上午学《食品微生物学》,下午在发酵车间练习发酵菌母。技术反哺让近三年团队取得多项专利,其中“无糖面包”服务众多糖尿病患者,颇受好评。
如今,师专面包正在申请非遗,师专食品也培养了传承人和中式糕点、西式面包徒弟500多名。2023年,校企共建的烘焙预制食品产业学院,更将产教融合推向新高地,2024年成为自贡市首个烘焙类高校产教融合示范企业。数据显示,该体系已培养100多名专业人才,带动13个乡镇发展订单农业,助农增收显著。
荣获“四川老字号”称号
至今,师专面包已取得多个省、市级荣誉:四川省老字号、四川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成西南首个药食同源烘焙研发基地、自贡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自贡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在电商直播间,“69年老校厂”的故事正创造新奇迹:葱油面包日销上千单,药食同源系列复购率达73%。凭借在烘焙食品生产及校园餐饮服务领域取得的显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四川理工学院于2005年成功加入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成为西南地区首家获此双认证的高校单位,确立了区域烘焙行业领军地位。
作为区域传统烘焙技艺的传承者,师专食品始终秉持“高校品质”金标准,完整保留了喜饼(四川麻饼)、川饼、川粽、古法压面工艺面包、中式糕点等六大类6项非遗制作技艺。在坚守匠心的同时,企业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率先开辟药食同源烘焙新赛道,创新研发融合道地中药材的功能性烘焙食品。
通过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师专食品携手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三甲医疗机构,联合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发“药食同源”、“中药面包”的烘焙食品、共建“药食同源研发基地”,聚力攻克中药材活性成分萃取、烘焙工艺适配等关键技术,目前已成功开发出辅助降糖、健脾养胃等五大系列功能性产品,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临床验证的完整研发闭环,为传统烘焙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范式。
接下来,师专面包还将投资乐山师专面包,筹建乐山师专食品乐山分公司,联合川内3所高校、5家三甲医院、行业协会制定《药食同源功能性烘焙行业标准》,联合四川省盐业学校、四川自贡航空产业园区开发航天营养面包等7大创新品类。
师专食品秉承“教育+产业”双轮驱动、推动“产、学、研、医”新模式,设立大学就业创业基地,助力特殊教育学校辅助性就业,69年保持食品安全零事故记录。未来将以“大健康烘焙领导品牌”为战略目标,持续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健康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从校园到医院走向全国的特色烘焙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