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涉企检查要不缺位不越位

制定执法清单、建立企业“白名单”、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码”……近来,多地不断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企业减负松绑。然而,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涉企行政检查让企业苦不堪言。

乱检查现象的背后,既有机制问题,也有作风问题。部分执法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致使检查过多过滥,打乱企业生产经营节奏;个别部门形式主义泛滥,以频繁检查来彰显自身“作为”,把检查次数当工作成绩;有的纯粹是走过场,对该管的问题视而不见,埋下安全隐患;更有甚者,把管辖企业作为“唐僧肉”,以“检查”之名刁难企业,伺机吃拿卡要、牟取私利。因为部分行政检查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旨在规范市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的涉企行政检查,竟成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涉企行政检查要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不缺位”考验责任担当与履职能力,“不越位”则考验法治意识与边界把控能力。厘清“看得见的手”的权力边界,妥善把握涉企行政检查的力度,在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通过科学设计让监管更高效、更透明。转变工作作风,摒弃“官架子”,当好“店小二”,在给企业开出问题清单的同时,也想方设法送上解决方案,让企业真切感受到“监管有温度、服务零距离”。堵住“权力寻租”的后门,对逐利检查、任性检查、变相检查、任性处罚企业等行为划定红线,严肃责任追究,加大对乱检查的查处力度。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一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行政检查主体资格、事项、管理方式等,防止有关部门因严格规范而对企业“置之不理”,明确检查事项不得“无故加码”,用“五个严禁”“八个不得”杜绝检查与利益挂钩。只有明确了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才能确保行政检查公正文明、精准高效,保障企业发展“放得活”,政府依规“管得住”。

“有难主动上前,无事坚决不扰”,既是对企业的尊重,也是对市场规律的遵循。以恰到好处的“温度”传递关怀,企业才能心无旁骛抓生产、搞经营,为地方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张双双)

来源:湖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