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旗帜何耀榜口述评价,高俊亭被错杀冤不冤?


高敬亭,红28军政委,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1939年6月,高敬亭因屡次抗命,被解除职务,新四军军部召开公审大会,执行枪毙。

高敬亭是抗战时期我军枪毙的最高将领,他保留革命队伍有大功,被杀有以下原因。

1、高俊亭作为红28军政委,是留下来的最高领导。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他搞了三次大肃反。


杀害了82师政委方永乐、手枪团团长余雄、皖西特委书记徐成基、鄂东北书记独立团团长陈守信、豫东南书记张家胜等重要领导。

2、新四军改编时,高认为自己的部队最多,有2000多人,却只给一个支队司令,很不满(实际上8团源自红一方面军,与高敬亭无关)。新四军成立后,他私下又成立了9团和手枪团。


3、中央派原红25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萧望东(后任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开国中将)前去做说服工作。高敬亭拒绝接受上级派来干部。应高敬亭要求,戴季英派来担任政委,来了也待不下去。害怕被高敬亭肃反,戴季英带着政工干部逃到了8团。

4、1938年改编后,为了调动第四支队抗战。中央先后派叶剑英,董必武,张云逸这些大佬去做说服工作。高仍然不愿意执行命令,离开大别山也是磨磨蹭蹭,只有第8团坚决执行命令。高敬亭的部队,成了谁也指挥不动的独立山头。


5、为了调动第四支队,新四军成立江北指挥部。

在开拔时,高部7团团长杨克忠叛逃至桂军。这时,叶军长给了最后一次机会,要高去把杨劝回,高不愿意。


6、第8团坚决执行军部命令,第9团也拒绝了高敬亭错误指挥。第7团团长叛逃后,经过整顿,也听从上级指挥。

7、1939年6月4日,高被枪决于肥东青龙厂。由于肃反错杀了一大批干部,高敬亭被杀时居然无人求情。

1975年11月10日,高俊亭之女高凤英在父亲老部下、老战友的帮助下,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要求重新审查高敬亭的问题。

197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国务院民政部发文,追认高敬亭为“革命烈士”。

何耀榜是大别山仅次于高敬亭的二号人物,毛主席把何称为大别山的一面旗帜。

红军主力北上后,何耀榜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一个小号的吴焕先,绝对是一个军政双优的革命领导人,在发动群众,组织队伍上能力很强。

1934年12月重建红二十八军,何耀榜、吴光陆、罗厚福等组建红二十八军罗山独立团及特务一营、二营,坚持在礼山、罗山、黄安一带进行游击战争。游击战争时期,腿部受伤无药医治,只好截肢。


何耀榜著有一本回忆录《在大别山红旗飘飘》。里面讲述了3年游击战争时期,高敬亭的很多事情。

1. 高有军阀习气。何通过几年时间好不容易组建了一支手枪队,有几十个人。这些人都配备了当时比较好的盒子炮,战斗力很强,经常进行锄奸活动,相当于一支快速反应部队。高有次看到了,就把这支队伍收归己有。何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得重起炉灶。

2. 高经常举棋不定,又易善变。这可能和大别山的艰苦环境有关。

3. 高很少与部下接触,通常言语不多,也不与部下谈心。只是有战斗任务时,才召集部下开会。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人待在屋子里。

4. 红28军只有高敬亭担任政委,没有配军长,高是一体抓,造就一意孤行的性格。3年游击战远离中央,凡事都需要他独自处理,他习惯上不听命于其他人。

5. 本来计划,高支队也要跟着红二十五军去长征。走到半路,接到吴焕先政委留下的字条,通过交通员传递给高。意思是前面有堵截,不易通过,红二十五军付出了很大代价。要求高部留下斗争,否则可能还没赶上大部队就被消灭了。

何耀榜的回忆录《在大别山红旗飘飘》中,口述的对高敬亭的评价:


高敬亭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他像一只老母鸡,把红28军紧紧地裹在一起,功不可没。

他不分轻重,杀人无数,伤害了许多自己的同志,包括我在内。

可当时环境复杂,条件艰苦,确有一些人经不起考验而投敌叛变,这样的事发生过好几起,不能不引起他的警惕。

非常时期,革命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能把过错都记在他一个人的头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