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标准化文书模板遇上AI智能终端,传统诉讼服务正在经历怎样的暖心变革?近日,因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到大观区法院起诉的李先生体验了“智能诉状生成终端”机。经过简单的身份信息识别和原、被告信息录入、案由勾选等操作,不到3分钟,一份要素齐备的民事起诉状便自动生成,让没有诉讼经验的李先生直呼“太方便了!”
从“手写诉状”到“智能生成”,从“不会写”到“轻松办”,大观区法院以“两状”(起诉状和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为契机,融合AI智能终端技术,推动诉讼服务提质升级。
“线上线下”精准指引。通过法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上线民间借贷、离婚纠纷等11类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模板,配套详细操作教程并提供下载渠道。诉讼服务中心设置“示范文本专区”,提供空白文书样式和实例参考文本,方便当事人现场取用,同时,安排专人提供填单指导,帮助当事人梳理诉讼请求、明确事实理由。
AI赋能提质增效。引入“要素式诉状生成”智能终端,将文书制作简化为身份核验、案由勾选、要素采集、风险提示、一键生成五步流程。并将常见纠纷拆解为清晰问题链,设置智能问答引导当事人逐步填写关键信息,满足个性化需求,3分钟内生成标准化诉状。目前,该院线上文书下载量 120次,智能终端日均服务20余人次,文书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至90%。
诉讼服务暖心升级。以智慧化手段、“高效办成一件事”思维升级诉讼服务流程,推进对外诉讼服务“一网通办”,对内指挥调度“一网统管”。诉讼服务中心与执行服务中心协同运作,“一站式”办理诉讼立案、执行审查、电子阅卷、信息查询、信访接待、缴费退费等服务,材料一次性告知、业务限时性办结。完善诉讼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对不满意评价形成诉讼事项工单,经核实后由工作人员妥善处理并回复,提升群众诉讼服务体验感。
下一步,大观法院将持续深化“智慧诉服”工程,不断注入科技能量,进一步扩容“文书库”、延伸“服务链”、优化群众“体验感”,以“如我在诉”理念推动诉讼服务迭代升级。(方凯、何慧、杨闻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