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学情谊碰上“刷单诱惑”,当虚假借条伪装成“债务凭证”,一场蓄谋已久的诈骗在看似牢固的友谊中上演。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诈骗案,揭开了同窗情谊背后的层层谎言,还原了一段曲折又发人深省的诈骗犯罪历程。
描绘“蓝图”,挖下陷阱
“那会儿我同学说网络刷单能赚钱,不用我操作还能拿返利,我就信了……”在伊金霍洛旗工作的郭某懊悔地回忆道。2020年10月,郭某在杭州工作的高中兼大学同学康某,向其描绘了一幅网络刷单“致富蓝图”,称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刷单,客服会给予丰厚返利,不过这事违法,只能私下操作。康某提议由郭某提供电商平台账号,自己负责刷单并使用郭某账号付款,承诺本金及盈利后续返还。心动不已的郭某随即提供相关账号,满心期待财富增值。然而数月过去,康某并未将本金及获利返还。
2022年1月,康某编造“账号被监控”“资金无法到账”“逾期将被起诉”“得花钱处理违规”等谎言,诱使郭某将微信、支付宝、京东、淘宝、去哪儿网等交易账号的账户密码交由他使用。同时,康某恐吓郭某称不按时打款会面临高额滞纳金、违约金甚至被起诉拘留。在恐惧心理支配下,郭某一次次转账,不知不觉陷入康某精心设下的陷阱。而所谓的网络刷单,只是康某编造的谎言,郭某的转账全部被他挥霍在了日常消费中。
谎言升级,花招频出
2023年底,见郭某资金紧张,康某又出新招。以刷单违规事情太多、处理不完为由,康某先是唆使郭某编造借用自己车辆发生肇事致车辆报废的谎言向家里要钱,计划落空后,又让郭某称2018年操作其“降龙”游戏账号致封号,企图让郭某家人掏钱弥补,仍未得逞。
2024年初,康某变本加厉,哄骗郭某打了两张欠条,金额分别为22万元和35万元,并且在网上花钱制作律师函,妄图借虚假债务向郭某家里要钱。为让骗局更逼真,2024年2月,康某编造虚假借贷聊天记录,并将郭某起诉至伊金霍洛旗法院,随后主动撤诉。紧接着,康某又以支付刷单公司剩余利息为由,诱使郭某提取出公积金偿还,随后删除郭某手机中的相关聊天记录,一步步将郭某推向绝境。
2024年6月13日,康某拿着虚假欠条和聊天记录向杭州市某区法院起诉郭某,索要60万余元欠款。但因无实际资金往来,起诉被驳回。令人唏嘘的是,至此郭某仍然认为好兄弟康某是在帮自己解决刷单违规问题。在康某教唆下,郭某继续以自己“赌博欠款”为由,再次按照模板向康某出具了两张欠条,以此向家里索要钱财。
其间,郭某每月工资除留给自己伙食费外,其余全部按时交给康某。康某则根据郭某发薪时间及金额,决定每个月向郭某索要的数额。在康某步步紧逼下,郭某逐渐发现异常,于7月26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于8月19日立案侦查。
骗局败露,真相大白
案发时,康某共计使用郭某淘宝、京东、支付宝等账号消费3万余元,以偿还“刷单”欠款为由索要20余万元,共计23万余元。因涉嫌诈骗罪,康某于10月15日被刑事拘留,经伊金霍洛旗检察院批准,于10月29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2024年12月30日,该案移送至伊金霍洛旗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全面细致审查案件证据,梳理复杂事实。提审过程中,康某心存侥幸,坚称郭某弄丢其价值十几万元的网络平台游戏账号密码,拒不承认诈骗事实。
检察官敏锐察觉到其中疑点,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降龙”游戏账号信息。调查发现,该游戏退市时明确可通过注册手机号或邮箱找回密码,且康某注册时系未成年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其父亲证实在上学期间仅给予康某有限生活费,根本无力承担每月高额充值。康某的辩解破绽百出,毫无可信度。最终康某心理防线崩溃,承认犯罪事实,并主动向郭某承诺退赔,取得了郭某的谅解。
2025年1月9日,伊金霍洛旗检察院依法对该案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采纳检察院量刑建议,于4月10日以诈骗罪判处康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作者:沈静芳 杨燕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