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资阳市乐至县宝林镇杨家祠村,成片的三七大棚里绿意涌动。村民们弯腰在田垄间仔细清理杂草,动作轻快利落。“这时候草长得快,得赶紧清!不然抢了三七苗子的养分!”基地负责人裘建华指着刚除完草的大棚说,三七苗子壮实,秋收才稳当。


杨家祠的三七种植基地。张凤莉、陈刚供图

这片150余亩的三七田,是杨家祠村乡村振兴的“致富田”。四年前,村两委和荣大爷老党员工作室牵线搭桥,把零散土地化零为整流转给裘建华发展三七种植。“种三七是个精细活,育苗要摸准脾性,除草得掐着时辰。”裘建华说,三七种四五年就得歇茬,轮种油菜养地力,土越种越“年轻”。

科学管护既保品质又富老乡。正在除草的莫桂英直起腰板算起账:“土地流转有租金,农闲时就来基地打零工,顾家挣钱两不误。”像她这样“租金+工钱”双份收入的村民,基地常年有15人,农忙时更多,村民们都说这是“长在田埂上的钱袋子”。


务工村民除草。张凤莉、陈刚供图

放眼宝林镇,特色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镇上瞄准三七、枳壳、黄精等中药材,采取“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保底收购,让乡亲们甩开膀子放心种。如今,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能手在田间地头成长起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张凤莉、陈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