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
近日,福建莆田仙游县石谷解景区发生的一起儿童失踪事件,揪紧了无数人的心。5月4日下午3点半左右,8岁男童邹某樽从海拔1803.3 米的石谷解山顶下山途中,与家人意外失散。截至目前,仍未找到邹某樽的踪迹。
8岁男童的行踪,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孩子怎么走失的”,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虽说事情的来龙去脉目前还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网民“键盘断案”。对于孩子走失的原因,有人认为“孩子智力有问题,父母故意遗弃”,还有人认为这是一场“继父(母)谋害继子”的恶性事件。甚至,连陪同孩子下山的两个哥哥也没有“幸免”,一些人脑补出了“哥哥因争宠谋杀弟弟”的剧情。
这种在社交平台信口开河所造成的伤害,已经不容忽视。
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孩子失踪牵扯着遗弃、谋杀;那些声称“继父(母)谋害继子”的人也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更多只是个人臆测。不过,从相关新闻的评论区看,类似“哥哥因争宠谋杀弟弟”这样的言论,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对孩子家人来说,伤害是巨大的。孩子丢了,家人本就承受着巨大的伤痛和心理压力,网上这些无端的猜测,对他们而言,无异于伤口上撒盐。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键盘断案”,极易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网民对事故的关切情绪很容易这“键盘断案”所给出的结论“带歪”,倘若再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推波助澜”,很容易出现“谣言满天飞”的乱象。
2023年,“上海女童在海滩走失”一事,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一些人就谎称孩子父亲是“继父”,以至于警方在紧张寻找孩子的同时,还要发布诸如“失踪女孩父亲并非继父”这样的辟谣信息以正视听,无形间给争分夺秒的搜救工作增加了许多额外负担。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无可厚非。但网络发言毕竟不是私下交流,在表达观点时,还是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感,清楚公共讨论的边界所在。具体到这起事件上,网民在讨论时不妨克制一下“断案癖”与“审判欲”,切勿用未经证实的臆测带乱节奏、带偏舆论。“键盘断案”无益于追寻真相,更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此风当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