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家庭,特别是双职工,生了孩子后,家里总需要老人过来搭把手。

朋友曼曼出月子后,她妈妈就从老家过来帮忙带儿子。

她和老公工作都很忙,儿子基本靠姥姥拉扯大。

她儿子几乎和姥姥形影不离,姥姥去哪,她儿子就去哪。



凭什么姥姥把我带大,却要我多孝顺奶奶

有次过年回老家,曼曼儿子不怎么和爷爷奶奶互动,带他去买糖也不想去。一直闹腾着想回家,想姥姥了。

曼曼老公急了,“你这是什么态度?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告诉你,你以后要多孝顺爷爷奶奶,姥姥是外人。”

既然奶奶是自家人,姥姥是外人,那咋让一个外人带娃呢?

需要人帮忙带孩子时,姥姥上,要摘桃子了,就给孩子洗脑,挑拨姥姥与外孙的关系。

曼曼她老公不仅拎不清,还忘恩负义。

这番话不仅让姥姥感到委屈,更让孩子满是困惑:凭什么姥姥把我带大,却要我多孝顺奶奶?



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实的。

心理学家也说了:谁带孩子,孩子就跟谁亲。

心理学有个词,叫:依恋。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4个月到6个月时,会出现他第一个主观表现——认人。

当孩子会认人的时候,就会有强烈的排他性。当他饿了、困了,只要那个他认准的人。

这种依恋感,也叫“一对一不可分”情感。

孩子年龄越小,他的依恋感就会越强烈。

由此可见,孩子喜欢和谁亲近,是他的本能反应而已。

孩子就是谁带跟谁亲的,别说爷爷奶奶了,哪怕是爸爸妈妈,只要不是小时候带大小孩子的人,孩子跟爸妈都有距离感的。



一般情况,谁带孩子,对孩子好,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和善意,他就会更亲近谁,这是小孩的天性。

即便血缘会让孩子觉得可能亲近,但跟日复一日的感情积累也完全没有可比性。

奶奶亲还是姥姥亲?来看看科学的排序

有人说,3岁之前的孩子不记事,就算跟姥姥再亲,等长大了和奶奶相处多了,也就不跟姥姥亲了。

也有人说,奶奶和姥姥都是亲人,也没有什么亲疏之说。

这个问题究竟有没有答案呢?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论血缘亲疏,爷爷奶奶是最靠边站的。

因为母系遗传的主导性,母亲的线粒体是100%传给女儿的,爸爸的线粒体在精子钻进卵子的时候就全部丢失了,其他DNA也极大概率突变。



而爷爷的线粒体在传给爸爸的时候已经完全丢失,奶奶的部分丢失(如果是女儿不会,会完全遗传),他们的基因传到孙辈,已经少之又少。

所以,血缘亲近是:妈妈>爸爸>姥姥>奶奶>外公>爷爷。

先不说基因上相似性,会让孩子跟姥姥更亲一点。

我觉得跟姥姥亲,是因为孩子跟妈妈的时间长,姥姥身上有妈妈的影子和味道及习惯,孩子会觉得跟着姥姥更接近妈妈的感觉。

我家俩宝贝都是这样的,跟奶奶也亲,但是跟姥姥的感觉更放松更融洽。

虽然我家姥姥管得孩子们有些严格,但是孩子们还是更喜欢跟着姥姥姥爷,我闺女总说姥姥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记得我小时候,我奶也和我说,你姓Z,是我们Z家人,你姥姥和你不是一家的。

我给你个表情你自己体会好吧?

我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的,寒暑假都在姥姥家,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我大了也会对你好,但谁心里还没杆秤了?



我回了一句:奶奶你也跟我不是一个姓,你我也不是一家的。

把我奶奶气得半天说出不话。

其实,说白了,还是孩子从小被谁带大的,就和谁亲。

大人研究得再明白,也不如小孩内心的真实感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