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走进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迤北村,村民们把草莓和烤烟“搭伙”种。这种“土里淘金”的妙招,成了大伙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怎么“搭伙”呢?村民张华雄指着草莓大棚外的烤烟苗说:“以前大棚外的空地光长草,如今种上烤烟,多挣一份钱不说,连除草都省了!”
村民在大棚采摘草莓。王发坤摄
张华雄介绍,草莓大棚间距约6米,以往用于通行或闲置,如今通过统一规划,精准测算光照和通风条件,在棚间铺设滴灌带种植烤烟。这种“棚内草莓+棚间烤烟”的复合种植模式,让土地“边角料”变“增收田”。
这种种植模式科学吗?“草莓喜湿,棚内温控精准,而烤烟耐旱,棚间光照充足。二者互不争地、互补生长,实现‘一地两用’。”张华雄说,“一亩地原本只能建4个草莓棚,现在棚间种烟,相当于白赚半亩烤烟田,综合收益涨了三成!”
在这个想法实践的起初,村民也担心“抢地盘”的问题。“烤烟种在棚边,会不会挡了草莓的光?会不会影响草莓的品质啊?”为此,村里的种植合作社联合会泽县烟草专卖局成立技术小组,推出“两定”方案:定间距——确保烤烟与大棚间隔1.5米,避免遮光;定水肥——铺设独立微喷系统,防止与草莓争水争肥。
刚采摘的草莓。王发坤摄
“早上在大棚里摘草莓,下午在棚间管烤烟,一天挣两份工钱,月收入能到4000块,能照顾好家里,也能照顾好孩子。”村民冯锐说起这种新模式催生的“链式增收”,笑得合不拢嘴。
据统计,该模式已推广至迤北村300余个草莓大棚,利用闲置土地200余亩,带动全村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超2.5万元。当地群众在照顾好家人、兼顾好家庭生产的同时就近就便务工,拓展了增收渠道,丰富了“钱袋子”。(马南)
来源:曲靖市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