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要求“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金山,各校以智慧与巧思破解课程设计、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不足等现实困境,让学生快乐运动,快乐学习。
阳光下,朱行中学的操场上满是学生奔跑运动的身影。而在雨天,学生们想要进行体育活动就变得困难重重。原来,在学校建设之初,并未设计室内体育馆。但对于中学生来说,综合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让学生们能在雨天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在校园演播室打造了一个“运动直播间”。
直播间里,老师与领操员演示运动要领,画面实时传送到班级的大屏幕上,全校学生就能在各自的班级里实现室内集体运动。除此之外,学校坚持盘活闲置教室,打造室内乒乓球室等运动空间,并在一楼走廊规划了一处智能运动的交互点,利用有限的空间设计趣味十足的运动项目。
朱行中学音体美教研组组长韩海军透露:“今年暑假期间,我们计划建设一个‘风雨操场’,在原本的操场上搭建一个可移动的篷房,下雨的时候,学生也能多一块运动空间。”
而钱圩学校中小学段合并后,体育教师的队伍却并未壮大。在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学校与老师不断摸索,探索出了一条“语文老师兼职教篮球”“信息技术老师兼职教足球”的教学新路径。
钱圩学校的语文老师徐雪峰就成了学生的篮球教练。一开始,还是“新手教练”的他,在主课备课、批改作业后,还会主动关注体育赛事,查找教学视频,自己摸索、学习。而如今,身穿速干衣、运动裤、运动鞋,脖子上挂着口哨,皮肤黝黑的他,俨然一副体育老师的模样。
老师一边教授文化课,一边充当“体育教练”,七年“双轨并行”教学模式下,钱圩学校的学生在区内外的多项比赛中斩获佳绩。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学段的学生打造体育活动空间,校方利用校园围墙打造攀岩区,在绿荫下设置“勇敢者道路”,在校园通道规划“跳吧”,引导低年级学生走向户外,得到充分运动。
“中学的孩子相对较沉稳,但在课间也需要锻炼解压,所以我们就在走廊上设计了‘八大行星’活动区,悬挂仿行星,供学生们跳跃触碰。”钱圩学校校长胡丹英说。
在“每天运动2小时”倡议下,每个学校都在竭尽所能地让学生快乐运动、快乐学习。区政协委员、亭林医院院长吴鸣也曾在提案中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教育,他建议,要确保体育课程的“落地率”,因地制宜规划教学方向,通过家校密切联动,保障学生的运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将“体育与康复”相融合。 “老师在体育课程中,更应该注重科学锻炼,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损伤,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吴鸣说。
当“每天运动2小时”的倡议
遇上校园空间局促
师资匮乏的现实矛盾
金山的学校以智慧与巧思
交出了一份破局答卷
运动不是教育的配角
而是激发成长内驱力的“金钥匙”
期待未来
校园的综合体育活动
将不再停留于“动起来”
而是迈向“科学动、安全动”
记者:武云卿、唐屹超
编辑:冯生丹
责编:程佳域、干钰琼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