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的一次小摩擦,因为留学生的横行霸道最终演变成了惨剧,外籍留学生强行抢夺器械不成,竟然还召集了其他留学生,对中国学生进行围殴,可怜的男大学生被打到流血,脸部、头部多处伤口,几乎毁容。
即便如此,他在医院刚醒来的时候,甚至不敢告诉父母,只因不忍心父母看到自己这副样子,懂事的令人心疼!中国学生被围殴的惨状、外籍学生的横行霸道、围观中国学生的冷漠,无一不点燃着大众的怒火。
大家都希望这件事不要被一笔揭过,哪怕你是外国人,在中国学习就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打人要付出应有的代价!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因为舆论的热潮得以尽快解决,恰恰相反,从事件发生到如今真的有了结果,整整过去了28天!这28天的等待和煎熬,对于被打大学生和他的家人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
终于有结果了!“江西理工大留学生打中国学生”处罚:还是太轻了
5月4日,该事件终于公布了处理结果:涉事外籍留学生被退学,签证失效并限期离境。等待已久的结果终于揭晓,网友们的愤怒却未能平息,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处罚结果还是太轻了。
如果通报的内容没有笔误的话,“退学”和“开除”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前者是学生主动提出的退学,后者则是学校主动给予的处罚,一个在中国大学校园内打人的外籍学生,出了事,没有得到学校的任何处罚,反而能堂而皇之的退学跑路,这合理吗?
另一方面,在通告中提到的“沟通不畅引发误解”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留学生语言沟通存在一定挑战的必然的结果,可语言不通不是问题,即便彼此之间完全没有可以通用的语言,只要秉持着彼此尊重的心态,也不会引发太大的矛盾。
更何况现在的科技很发达,双方大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手机打出来再用软件进行翻译,可见语言障碍不该成为这次矛盾的背锅侠,实际上最容易打破了就是语言的障碍,而真正难以打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尊重、是制度之间的不平等。
回顾学校对这起事件的态度变化,不难发现校方的举措充满了矛盾和迟疑,从最初的"正在调查"变成了后来的"依法处理",再到强调"不偏袒任何一方",直到最后的"退学并限期离境"。
这种层层递进的处理方式,看似是遵循了正当程序,实则暴露出了学校对于涉外问题的谨小慎微和回避态度,一个本该迅速解决的暴力事件,为何拖延近一个月才有结果?
有网友指出两处疑点:“退学”和“沟通不畅”备受争议
如果同样性质的事件换成两名中国学生发生同样的暴力冲突,处理绝不会拖延近一个月,甚至可能当天就能得到解决办法,而学籍一变,效率被拖延至近乎一个月,这样的区别对待也是舆论愤怒的源头之一。
至于“语言不通”的解释,网友们更是无法买账,语言不通可以导致误会,但误会能导致将人打至昏迷并毁容吗?这种轻描淡写的表述方式,似乎是在为暴力行为寻找借口,将严重的人身伤害淡化为简单的沟通问题。也难怪网友质疑:如果暴力是沟通不畅的结果,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暴力不能用这个理由解释?
一件暴力事件的对与错,无论从伦理上还是法律上都不难分辨,可当一方是外国国籍、一方是中国国籍时,这件事就变复杂了,如果一所学校不能保证中国学生的安全、也不能有力约束留学生的行为规范,要么以后不要招收中国的学生,直接改成全留学生院校,要么就干脆不要招收留学生,让中国学生寒心,让中国家长寒心!
从4月23日到5月4日,28天的等待换来了一个不算完美但勉强可以接受的结果。希望这不仅是一个个案的终结,更是教育公平新篇章的开始。我们所期待的不止是这几个留学生的处理结果,我们所期待的,是未来的校园里不再有因国籍而生的特权,不再有因身份而异的标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成长,每一种文化都能在相互尊重中交流,这才是国际化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