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镇半塔村黄泥岗组的麦田间,钢铁钻头穿透地层的轰鸣声,仿佛奏响了抗旱的战歌。随着钻机飞速旋转,橙色的泥浆从粗大的水管四处飞溅。当钻头穿破地下100米地层时,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在阳光下划出两米高的银色弧线——这已是该村今年新启用的第2眼机井。
“有水啦!有水啦!这下可算踏实了!”半塔村党总支书记陈刚满脸尘土,望着那清凌凌的泉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抬手抹掉额头的汗珠,并不停地叮嘱打井师傅,把井再打深一点。他指着那汩汩流淌的泉水,说起这场持续了八个多月的大旱,原本能给村里13000亩耕地供水的塘坝、水库,全都干得底儿朝天,之前打的3眼机井也快没水了。春耕的节骨眼儿上,育秧棚里的秧苗因为缺水都打蔫儿了,农户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口井真是帮了大忙,再晚几天就误事了。”种粮大户张俊站在智能化育秧大棚内,麻利地启动智能滴灌系统。刹那间,水雾氤氲升腾,为嫩绿的秧苗披上一层轻纱。这棚4亩地的秧苗,他精心伺候了一个多月,除了供应自家700多亩农田,还得给周边8000多亩地供苗。现在秧苗都5公分高了,要是还没水种下去,可就错过机插秧的最好时候了。
时间回溯到今年年初,半塔镇就已陷入这场严峻的抗旱攻坚战之中。
“我觉得‘以井保丰’这老法子靠谱,眼下看,这是最实在、最管用的招儿。”半塔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翠凤盯着墙上的抗旱作战图,跟同事们一边琢磨旱情,一边合计对策。半塔镇在山区,从县里南部调水,难度不是一般大,但地下水资源还挺丰富。陈翠凤说,为了应对这场大旱,镇上派了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把地下水源、能保障的人数、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深度这些情况摸得透透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找水打井的方案。还想出了“财政奖补+村级自筹”的新办法,一共投入300多万元抗旱资金,在保证大伙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全力保住全镇131314亩水稻,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
到现在,全镇已经有1497口抗旱机井,其中742眼是靠财政奖补打的,755眼是村里群众自己凑钱打的。今年计划再打145眼井,目前已经顺利打成85眼。这些机井就像“及时雨”,滋润着农田,给大伙吃下了“定心丸”,也为丰收攒足了底气。(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