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秦巴山区,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烟叶移栽工作遭遇 20 余年未有的干旱 “烤” 验。然而,在门古寺镇、青峰镇、土城镇等烟叶种植区,一行行移栽后的烟苗却依然挺拔,叶片在烈日下舒展,生机勃勃。这盎然绿意的背后,是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干部员工与烟农并肩作战、抗旱保收的动人图景。


图为土城镇烟苗长势

旱情如令,吹响抗旱 “集结号”

“今年自四月份开始至今,全县有效降雨量较往年减少50%,烟田墒情告急,烟叶移栽工作受阻,未来半个多月时间也无有效降雨……”在4月16日召开的烟叶移栽抗旱部署会上,会议室气氛凝重,严峻的数据和焦灼的话语不断冲击着众人的神经。

面对历史罕见旱情,房县局(营销部)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抗旱移栽工作专班,以 “一乡一策、一村一法” 为准则,精心制定科学抗旱方案。

“烟叶是烟农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确保烟苗顺利‘落地’!” 动员会上,房县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的话语坚定有力,为这场抗旱战役定下基调。

全员上阵,田间地头筑 “堡垒”


图为陈定华指导烟叶移栽现场

“今年栽烟,要提前一天注水再打井窖,打井窖时务必保证深度,栽后还要浇足定根水!”在青峰镇白马沟村的烟田里,烟站站长陈定华正顶着烈日,声音沙哑却充满干劲地向烟农讲解抗旱移栽技巧,黝黑发亮的皮肤和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成了他连日奔波与操劳的“勋章”。

自旱情发生以来,房县局(营销部)烟叶条线全体人员便扎根田间地头,白天穿梭在烟垄间,手把手指导烟农落实育壮苗、打井窖、深移栽等抗旱技术;仔细检修每一处抗旱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帮助烟农开挖临时蓄水装置。夜晚,他们化身 “守夜人”,蹲守在水源点,协调各方供水事宜。自旱情发生以来,共帮助烟农解决抗旱设备故障 56 起,协调输水管道 12 公里,新建临时蓄水池 2000 余立方米,用辛勤付出成为烟农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干群同心,共绘抗旱 "同心圆"


图为青峰镇协调洒水车为抗旱设备注水。

“抗旱移栽不仅是技术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牢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协调各方资源,打赢这场抗旱攻坚战。”在房县烟叶抗旱工作推进会上,房县烟叶分管领导目光坚定,话语铿锵有力,为这场与旱情的鏖战注入强心剂。

旱情发生后,房县局(营销部)迅速构建起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烟草主力、群众参与” 的抗旱作战体系。与县水利、农业等部门紧密联动,搭建起 “信息联享、资源联调、难题联解” 的高效沟通平台 —— 气象数据实时共享,水利设施统筹调度,抗旱难题协同攻克,凝聚起抗旱保苗的强大合力,共争取行业及政府专项抗旱资金70余万元,实施大范围人工增雨作业3次,采购高压喷灌设备213套,大容量蓄水桶60个,争取各乡镇调配应急供水车辆 150余台次,组织种烟大户自发组成 “互助联队”,带着自有设备支援缺劳烟农,累计输送水源 200 余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如今,行走在房县的烟区田间,机泵的轰鸣声与水流的哗哗声交织成动人的乐章,湿润的泥土散发着勃勃生机。经过 20 余天的连续奋战,全县 80% 以上的烟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旱情尚未结束,战斗仍在继续。房县局(营销部)全体干部职工将始终坚守一线,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烟农的“希望田”,让那一抹抹翠绿在旱情肆虐的土地上绽放出最动人的色彩,为乡村振兴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图片由房县烟草专卖局 李传广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