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梧桐,又名“青铜”,俗称“引凤树”,古代有“家有梧桐树,不愁没凤凰”的说法,所以古人喜欢在庭院中栽植梧桐。
古人往往将梧桐与竹子配合起来栽植,“前栽碧桐,后栽翠竹”。如果再养点菊花,到了秋天则别有景致。正如元朝词人侯善渊所写:“一叶梧桐窗外落,金菊出疏篱。”
梧桐木是古人制琴的好材料,因为这个原因,梧桐平添了一份高贵与高雅。《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琴的别称“焦桐”即由此而来。
先秦时,已有用梧桐木制琴的记载。《诗经·鄘风》中的《定之方中》诗,就有“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一说。汉魏时,人们用梧桐木制琴已很有经验,以生长在今鲁南峄阳山的梧桐为佳,有“峄阳孤桐”之称。
《风俗通义》所谓“孙枝”,就是梧桐的枝干,为什么有这个叫法?明杨升庵《丹铅总录》是这样解释的:“凡木本实而末虚,惟桐反之。试取其小枝削之,皆坚实如蜡,而其本皆虚。故世所以贵孙枝者,贵其实也。”显然,梧桐被视为“宜子孙”的祥树,正是古人特别喜欢梧桐树的缘由。除了“孙枝”一说,古人喜欢梧桐还因为梧桐树的枝条被称为“凤条”,这与“梧桐引凰”的传说有关:“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
有问必答,有答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