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的青少年来重温《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水韵江南中的闵行记忆》。

水韵江南,梦里水乡。

提到江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自然闪现出一池“绿如茵陈酒”的水,或者是成片的苍松和翠竹,又或者是古宅倚窗喝茶听雨的自在意境。的确,江南是雅致的,一直以来,以其柔美和深情成为文人墨客心中默念的乌托邦,也由此衍生了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即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对朴素和自然的坚持。

今天,我们再次提到江南,这一千百年不减光芒的文化符号,仍然保持着它的韵味和传统,在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现代社会里,更是成为当代人追寻的精神归园。于是,我们不断追问:“何处是江南?”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或许江南就在一棵树下;“江村亥日长为市, 落帆渡桥来浦里”,或许江南就在一座桥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风”,或许江南就在一幢古建筑里。

《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摄影作品集,将镜头聚焦闵行地区重点保护的古 树、古桥、古建筑等珍贵的文脉资源,试图用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故事,引领人们发 现闵行之美,去诗化心中的江南,并勾勒江南文化的生动线条,阐释江南文化的核心 本源,从而留住心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翻阅”闵行的江南文化,一幅幅极具历史感的摄影作品,流淌着清韵悠扬的江 南之美,同时也散发着对文化传承的温情和关怀。这种气质来自这片土地所具有的文 化宽度与精神广度,而不止于物质的丰富程度。

闵行,地处江南腹地,风光雅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丰饶的水土孕育了闵行的 水墨田园,也催生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其中既有承载700年历史文脉的上海县,更有4 000年上海之本“马桥文化”的积淀和浸润。值得庆幸的是,历经悠悠的岁月长河, 闵行在不断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依然保存了不少传统文化印迹,譬如,一 批古桥、古建筑等。这些承载着江南文化基因的文化遗存,像珍珠缀饰在闵行的大街小 巷,也深植于闵行人的心中,闪烁着熠熠的历史之光。一批热爱闵行的摄影家和爱好者 极具历史感的作品,让我们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仿佛有着比文字更深邃和更强大的叙述 力量。岁月流逝,记忆会消弥,但透过光影定格的精彩瞬间作为历史档案不会湮灭,日 后若是拾起,一幅幅场景仿佛又在眼前浮现,这就是这本摄影集的意义所在。

在极速的城市化发展进展中,我们的地方文脉、历史坐标有了延 续的希望。

一棵棵古树,历经千年风雨,汲取天地精华;

一座座古桥,连接旧日时光,谛听历史回声;

一幢幢古建筑,沉淀乡愁印迹,叙述过往烟云。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域,一处景致,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学向往,一种情怀,一种 梦想 。

所以,谁不忆江南?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2025年5月起,第二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 六(1)班 姜好

编辑:汤婧娴

初审:陈依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