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次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能成为一粒火种,带来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协同创新的更多启发。”蓟门桥畔,“法治天下”石碑静静伫立中国政法大学校园中。
今天(5月7日),“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中国政法大学巡讲活动”启动并开讲。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马怀德出席活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贾宇出席活动,并开展中国政法大学站系列巡讲首场授课。
“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中国政法大学巡讲活动”启动现场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简称两办《意见》)也提出,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
此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启动“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中国政法大学巡讲活动”,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两办《意见》的贯彻,是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注入实践动能。
现场,贾宇与姜泽廷、马怀德共同启动巡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系列巡讲是上海法院着眼“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将审判工作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深入各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多力量参与、多资源聚焦、多平台展示的司法实务讲座。这不仅是一场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深度对话,更是学校与司法实务部门携手推动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左一),校长马怀德(右一)共同启动巡讲活动
活动上,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瑞宇致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绍系列巡讲项目情况,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主持活动。作为本次系列巡讲活动授课的实务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林晓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二级高级法官肖凯,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毛译宇出席活动。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师生、校友等参加活动并聆听授课。
黄瑞宇在致辞中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关系已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赋能”。此次巡讲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维度:为法学教育注入实践基因,这种“案例进课堂、法官上讲台”的模式,将有效破解“黑板法学”的困境。为司法实践提供学术反哺,司法实践中的真问题,往往是最好的学术命题,学校的研究积淀能够为司法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高素质法治人才应该是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智慧的全方位人才,通过与实务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学生们将直观感受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精神气质。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瑞宇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主持活动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法科高等学府,中国政法大学七十余载筚路蓝缕,始终与国家法治进程同频共振。中国政法大学诞生了新中国首批法学硕士、博士,参与起草了众多国家重要法律,培养了一代代优秀法治人才。上海法院与中国政法大学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聘任了中国政法大学18名教授为上海法院特聘教授,在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挂牌了“于飞教授工作站”;定期接收优秀法学生参与上海法院实习法官助理项目进行实习锻炼;双方已形成坚强有力的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现场,王理秋介绍“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项目和巡讲专家,“连续4场讲座,各位法官都做了长时间的认真准备。后期我们将与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在内的各合作高校一起,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能级。”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绍系列巡讲项目情况
此次中国政法大学系列巡讲活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贾宇以《新时期刑事司法的理念与实践》为题,做领衔首讲。曾在高校及法检实务部门任职的贾宇,一直关注法治人才的培养,在西北政法大学担任校长时,建立了法科青年教师必须到实务部门挂职一年的制度,2013年10月,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组织全国各省市政法委和法学院校到西北政法大学召开法律人才互聘“双千计划”现场会(即选聘1000名左右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法学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承担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选聘1000名左右高校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或挂职,参与法律实务工作,推广院校合作经验)。
讲座伊始,贾宇紧扣“理念”与“实践”二词与师生们畅谈交流:“我们讲办案要讲究‘三个效果’统一,为什么到了具体办案实践中,办不好案子?问题的关键在‘理念’,‘理念一新天地宽’,我们需要符合新时期、新形势的司法理念来指导司法实践。”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贾宇开展系列巡讲授课
结合大量司法实践中的生动案例,贾宇由“慎刑理念”引入,进一步围绕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理念、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坚持“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坚持未成年人犯罪宽严相济、惩教结合理念等方面深入剖析。“‘慎刑’,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刑事法制文化,在舶来的刑法学理论中被称为刑法的谦抑性,主张严格限制刑法的适用范围,贯彻疑罪从无原则,抵制重刑主义。”
“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谈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贾宇重点结合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三性”特征,分析多个实务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关键要统一适用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确保侦查、起诉、审判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
讲座最后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宽严相济、惩教结合理念深入交流,“如何落实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让审判既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贾宇结合热点案件谈到。
鲜活精彩的实务案例,伴随着深刻解读,不时引起现场听众们的会心一笑,也带来更多深度思考。
听课现场
“我注意到,司法案件频频引起热议,面对社会舆论,如何让刑事司法理念更好地践行?”
“作为教育工作者、司法工作者,您能否给我们青年法学生的成长提一些建议?”
讲座后,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王平受邀参与与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执行院长王志远主持与谈。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执行院长王志远主持与谈
黎宏在与谈中说,司法机关掌握着“刀把子”,要有“霹雳手段、菩萨心肠”,贾老师所谈到的慎刑理念就体现了这一点。今天的授课有理论高度、也接地气,讲到了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也讲到了如何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很有意义,欢迎更多实务专家走进高校,让更多法学师生有机会与司法实务深度对话。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宏进行与谈
王平在与谈中说,刑事司法有两大任务,既打击犯罪,也保障人权,这需要司法工作者既要有勇敢的心,也要有敏感的心。贾老师的授课从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分析犯罪的综合治理,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实务专家的法治情怀。特别是慎刑理念的强调,提醒了司法实务工作者,对犯罪和刑罚更要通盘考虑,不能机械司法、就案办案,要注重“三个效果”的统一。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王平进行与谈
在此次讲座后,“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活动”还将在中国政法大学开展三次授课,分别聚焦司法裁判、金融审判、民事强制执行等主题,带来司法实务的思考与交流。
系列巡讲海报
第二位主讲人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林晓镍,作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主审的案件多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等,此次主讲他将结合长期以来的民商事和行政审判工作实践,分享司法裁判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位主讲人是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二级高级法官肖凯,他曾长期从事金融检察和金融审判工作,审理过多起全国首例金融案件,理论研究成果颇丰,此次巡讲他将和师生分享防范金融风险的司法实践。
第四位主讲人是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毛译宇,他长期从事司法理论研究和审判执行工作,此次巡讲他将交流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实践与发展。
听听首场讲课现场的他们怎么说?
方梦婷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贾院长以新时期刑事司法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当下刑事司法的诸多关键问题,启迪我对既有刑法学知识不断思考。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贾院长对“慎刑”理念的阐述。贾院长并非照本宣科地定义概念,而是结合历史渊源、真实案例等多个层面阐述“慎刑”的本质。不论是袭警罪、寻衅滋事罪还是危险驾驶罪,都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可深入理解并不断完善的地方。
同时,贾院长也提到,案件办理需要达到“三个效果”的统一,这给予了我学术视角之外的实践视角去理解和分析案件。当我们拉长时间线,案件不仅仅是在法庭上的那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还有庭前庭后的人生。
贾院长数小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并将激励我不断思考“慎刑”之于刑法的长远意义。正如《尚书》言:“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 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孙浩清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
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
非常有幸聆听贾院长关于“新时期刑事司法的理念与实践”的讲座,我受益匪浅。这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别样的刑法课,贾老师教诲我们,理念一新天地宽,时代在变,犯罪结构也在变化,必须树立新时代新理念!需要进一步改变重刑主义的思想,要注重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理念,刑事司法办案责任重大,我们必须重视慎刑理念。随后,贾老师又谈到很多当前刑事司法实务中的热点难点,诸如:袭警罪、寻衅滋事罪、帮信罪等罪名的适用、证据的“三性”、行人犯交通肇事罪、未成年人犯罪“据情而决”等,也令我备受启发。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作为“法治微光”,我们必将“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
王俊德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2022级硕士研究生
脚踏实地参与到中国法治进程建设之中
“新时期刑事司法的理念与实践”是当前新时代法治工作建设的重要部分,这一主题的探索,对于我国法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主题涉及我国刑事司法工作的诸多方面,因此也具有极高的理论高度与研究难度。面对这样一个宏大主题,贾宇院长通过一上午讲座,充分发挥自身兼具法治前沿理论研究与审判实务经验的优势,结合案例引导,深入浅出地帮助我们学习了最新的司法理念。同时,贾宇院长积极鼓励、引导广大学生脚踏实地参与到中国法治进程建设之中,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贾宇院长对法律事业的热爱,也激励我们努力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高院供稿部门丨干培处、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文字:张巧雨
摄影:周婧、李迪明子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