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抗癌神器也有“另一面”?

癌症,提起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感到沉重。但近些年,医学界带来了一线曙光——免疫治疗。它就像给人体免疫系统装上了一把“利剑”,专门用来对付癌细胞。黑色素瘤、肺癌、肾癌……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因此重获希望。然而,这把“利剑”在斩杀癌细胞的同时,有时也会不小心“伤及无辜”,尤其是我们的皮肤。皮疹、瘙痒、脱发,甚至更严重的皮肤反应,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皮肤问题会影响治疗吗?又该如何应对?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一、免疫治疗:身体的“秘密武器”长啥样?

先来聊聊免疫治疗到底是什么。简单说,它是通过“唤醒”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主动去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想象一下,免疫系统就像一支军队,平时有“刹车”机制,避免它过于活跃伤及正常组织。而免疫治疗就像拿掉这个“刹车”,让军队全力出击。

目前,免疫治疗主要有几种形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比如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系统的“刹车信号”,让T细胞(免疫系统的战士)更高效地攻击癌细胞。CAR-T细胞疗法:把患者的T细胞“改装”后重新输回体内,专门锁定癌细胞。肿瘤疫苗:激发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记忆”,增强战斗力。 其中,ICI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尤其在黑色素瘤、肺癌等癌症中效果显著。数据显示,约40%的患者在使用ICI后会出现皮肤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别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皮肤“求救信号”:这些副作用你遇到过吗?

免疫治疗虽好,但它就像个双刃剑。在激活免疫系统对付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让免疫系统“误判”,把正常组织当成敌人,其中皮肤首当其冲。常见的皮肤问题有哪些呢?

皮疹:红斑、丘疹、甚至脓疱,像是皮肤在“抗议”。瘙痒:有时候痒得让人抓狂,恨不得把皮肤挠破。脱发:头发一把一把掉,照镜子都觉得陌生。色素沉着:皮肤变黑或出现斑点,像画上了“地图”。皮肤干燥:摸起来粗糙,像秋天的树皮。指甲变化:指甲变色、变脆,甚至脱落。光敏性:晒太阳就容易红肿,像“吸血鬼”怕光。严重反应:比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虽然罕见,但后果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这些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别慌,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些皮肤“副作用”到底有多大影响。

三、真实故事:皮肤“副作用”的幕后主角

案例一:老张的“痒”日子

张大爷,55岁,是一位肺癌患者。确诊晚期后,医生建议他试试PD-1抑制剂。治疗两周后,张大爷发现身上开始长红疹子,痒得像有无数小虫子在爬。他形容:“晚上睡觉都抓个不停,衣服都不敢穿紧的。”医生检查后确诊这是免疫治疗引起的皮疹,先开了点外用激素药膏,但效果一般。后来,医生暂停了免疫治疗,改用口服激素,张大爷的皮肤才慢慢平静下来。他感慨:“治癌是大事,可这痒也真折磨人啊!”

案例二:小丽的头发“危机”

李小姐,40岁,是一位黑色素瘤患者。她接受了CTLA-4抑制剂治疗,效果不错,肿瘤缩小了。可一个月后,她发现头发开始掉得厉害,洗头时一抓就是一把,镜子里的自己让她有点崩溃。她跟医生吐槽:“我本来就怕别人说我老,这下更像个‘光头强’了!”医生安慰她,这是免疫系统攻击毛囊导致的常见反应,停药后多半能恢复。果然,几个月后,李小姐的头发慢慢长回来了,她也松了一口气。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皮肤“副作用”虽然烦人,但大多有办法应对。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皮肤为何“中枪”?背后的科学秘密

为什么免疫治疗会让皮肤“受伤”?原因其实不复杂。免疫治疗激活了T细胞,让它们全力攻击癌细胞。但有时候,T细胞分不清敌友,把皮肤细胞也当成了“坏蛋”。具体来说:

T细胞“失控”:ICI解除了T细胞的“刹车”,它们变得过于活跃,可能攻击皮肤的角质细胞或黑色素细胞。炎症因子“捣乱”:治疗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比如TNF-α、IL-6、IFN-γ等,这些“信号员”会引发皮肤炎症,导致红肿、瘙痒。自身免疫“觉醒”:有些人本来就有潜在的自身免疫倾向,比如银屑病或白癜风,免疫治疗可能让这些问题“爆发”。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像白癜风这样的皮肤反应,有时反而是好事。因为它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正在全力攻击癌细胞,尤其是黑色素瘤患者,出现白癜风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应对指南:皮肤“副作用”怎么办?

面对这些皮肤问题,我们也不是束手无策。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1.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皮肤出现异常,比如红斑、瘙痒,别拖,赶紧找医生看看。早处理能避免小问题变大麻烦。 2. 分级管理,像玩游戏通关

轻度(1-2级):比如局部皮疹或轻微瘙痒,可以用外用激素药膏、保湿霜,或者吃点抗过敏药。中度(3级):如果皮疹扩散或瘙痒影响生活,可能需要口服激素,必要时暂停治疗。重度(4级):像SJS或TEN这种严重情况,必须立刻停药,住进ICU,用上免疫抑制剂。 3. 日常护理,小细节大作用

保湿:用温和的润肤霜,避免皮肤干裂。防晒:出门戴帽子、涂防晒霜,别让阳光“火上浇油”。别刺激:少用香皂、香水,穿宽松棉质衣服。 4. 心理支持,别忽视情绪

皮肤问题可能让人焦虑,尤其是脱发或色斑。家人和医生的鼓励很重要,别让外貌变化影响抗癌信心。 六、未来:让免疫治疗更“温柔”

好消息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努力改进免疫治疗,想办法让它更精准,少伤及无辜。比如:

新药研发:提高药物靶向性,只攻击癌细胞,不碰正常组织。皮肤管理优化: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正在测试,未来可能会更有效控制副作用。微生物研究:有研究发现,皮肤上的微生物群可能影响副作用,调整微生物群或许能减少皮肤问题。 抗癌路上,皮肤也能成为“战友”

免疫治疗是抗癌战场上的新希望,虽然它可能会让皮肤“闹脾气”,但这些问题并非无解。只要我们了解它的“脾气”,及时应对,就能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无论是张大爷的皮疹,还是李小姐的脱发,这些经历都在提醒我们:治病不只是消灭癌细胞,更要关注生活的每一面。未来,随着医学进步,相信免疫治疗会越来越“聪明”,让我们在抗癌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你或你的家人用过免疫治疗吗?有没有遇到类似的皮肤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也许能帮到更多人!

参考资料:Vaez-Gharamaleki Y, Akbarzadeh MA, Jadidi-Niaragh F, Mahmoodpoor A, Sanaie S, Hosseini MS. Dermatologic toxicities related to cancer immunotherapy. Toxicol Rep. 2025 Apr 5;14:102021. doi: 10.1016/j.toxrep.2025.102021. PMID: 40271531; PMCID: PMC1201797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