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上大学后,又回到自家隔壁的小院里读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云南大理洱海畔的古生村,可能是全国高学历人群密度最大的村子——这里常住人口仅900多人,但却有11个科技小院,100多名农林院校师生在此用技术爆改乡村。
他们中,有人是土生土长的古生村村民,有人毕业后选择留在了这里。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一起看↓
大学毕业后
她选择回村读研
今年春节过后,00后的何敏燕正式开始了“在家门口读研”的生活。
在熟悉的村庄,她每天在田地间奔走,调研作物长势,了解到村里鲜食玉米存在种植密度过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品质。3月中旬,她和同学组织了一场种植技术培训会,用村民熟悉的白族话,介绍鲜食玉米的种植要点。有村民对她赞不绝口:“就像和自家闺女聊天,一听就懂!”
△何敏燕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
既然是读研,为何不去学校,反而回到了自家村子?何敏燕介绍,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带领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师生进驻古生村,成立了科技小院,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科技小院与何敏燕家仅一墙之隔,几位前来接受暑期培训的小院学生,就租住在她家。何敏燕经常跟着大家一起去调研,看到他们帮村民干活、为村民进行种植培训,她深受触动,也让学习农林相关专业的她有了到小院读研的想法。
2024年,何敏燕顺利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科技小院专项)的研究生。在学校完成第一学期的学习后,何敏燕回到古生村,成为小院的一员。“在自家隔壁读研,有时候会感觉很不真实,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太熟悉了。”
△何敏燕在田间调研
从村民到小院研究生,何敏燕看待村庄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她开始用专业眼光审视这片土地,找寻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我想扎根在这里,把知识用在家乡和更广阔的农村大地上!”
他用“农业版12306”
精准管控田间养分
古生片区是典型的小农耕作模式,普遍存在施肥过量、田间管理粗放等特点,容易导致雨季旱地养分流失、污染洱海环境等问题。科技小院的研一学生李宗明,就将目光对准了这一问题。
他沿着师兄师姐的足迹,去田间采样,确认每一个田块的土壤养分情况,再精准调配肥料,定制施肥计划。在拼多多的支持下,科技小院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构建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用数字化手段帮农户科学施肥。
△同学们在田间取土
李宗明介绍,该体系集“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监控监管”为一体,就像“农业版12306”,能清晰显示农户的种植作物、施肥时间、土地营养吸收情况等,通过制定精准施肥方案,科学匹配作物需肥规律,帮助农户优化施肥管理。收到农户订单后,能立刻就近安排储肥站送肥上门,最快仅需30分钟。
同时,该体系推动流域主要作物种植实现施肥科学化、精准化,有助于降低土壤养分流失,为洱海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系统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李宗明介绍养分智慧管控体系
养分智慧管控体系已在古生片区南庄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00亩,预计使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减少30%以上,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一位村民介绍:“以前我们施肥都是凭经验,多了担心烧苗,少了担心产量。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下单很方便,非常省心。”
她毕业后留在小院
打捞特色农产品助力销售
不仅要让农民“种得好”,还得让产品“卖得好”,这中间离不开农业复合型人才。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宣布共同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打造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杨静就是其中代表。
杨静回忆,初到科技小院,内向的她入户去做种植情况调研,却多次遭遇闭门羹,甚至一度为此落泪。她不明白,明明是帮助农户增产增效的好事,为什么不被大家理解。
真诚是最好的敲门砖,三年的相处,她与农户们渐渐熟络,帮助大家将油菜田的单位产值提高了一倍。可她心里始终有一个遗憾:农户没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农田增产与农户增收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毕业后的杨静,放弃了云南一地级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会,选择回到古生村创业。她以科技小院为阵地,“打捞”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并进行统筹和产销对接。
△杨静打捞起的部分小院农产品
去年9月,第七个丰收节来临之际,杨静严选了22款优质农产品登上拼多多的特别直播节目,其中,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冷笋上架后被迅速抢空,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虾干补货两次后依然售罄。
感受到电商平台的订单爆发力,她决心把拼多多店铺开起来。近日,她已经上线100余个SKU,只等后续完善产品矩阵、优化物流合作,就可以正式销售了。“我的思维眼界都在拓宽,性格也从内向敏感变得自信开朗,更为农户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而高兴。”
2009年,全国首个科技小院落地河北省曲周县,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越来越多的青年们扎根农村,逐梦田野,用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助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科技小院的学生在田间帮农户耕种
然而,小院有好的科研设想,却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撑去落地;同学们懂农技懂科学懂业务,但不懂市场不懂品牌建设……基于此,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在“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于4月25日正式揭牌。
这是拼多多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在支持科技小院发展方面收获的首个成果,它将通过开展新农人培训、科学论坛等方式,培养既懂前端科研、技术推广,又能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后端销售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如果说每个科技小院是一枚星火,那么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将为这些星星之火添上燎原的东风。”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将继续支持科技小院发展,希望覆盖更多的好产品、好商家、好技术,让农户、用户、商户都能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杨润婷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