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今年40岁的陈女士
患有肺动脉高压
近日,她再次来到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简称“厦心”)
结构性心脏病科找陈翔博士复查,
原本6分钟只能走100米的她,
如今能走400米了,
原本需要服用三联靶向药物的她,
如今只需要服用二联靶向药物了。
陈女士表示,在该院做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消融”手术后,术后第三天出院,病情大有好转,对未来的康复和生活充满了信心。
2025年5月5日是世界肺动脉高压日,主题是“早筛查,勿漏诊”,陈翔提醒,肺动脉高压常被误诊,确诊比治疗更重要。
常被误诊的肺动脉高压
陈翔曾经接诊过来自泉州的患者老黄,老黄患有肺动脉高压五六年,但他一直在呼吸科治疗,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好时坏。
后来,在一次义诊中,老黄找到陈翔博士咨询病情,陈翔判断老黄应该是患了肺动脉高压。最终,老黄在厦心确诊肺动脉高压,并做了手术。
陈翔惋惜地说,拖了太多年,老黄的心脏已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什么叫肺动脉高压,如何判断是否患了肺动脉高压?
陈翔介绍:“肺动脉高压常被称为‘心血管系统的癌症’,是肺功能和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患病率占全球人口约1%。容易误诊或漏诊,3年病死率高达30%-40%,且治疗手段有限。”
常人比较容易判断的方法:
一是患者嘴唇因为供血不足,常年是蓝色的,常被称为蓝嘴唇。
其次患者手指头粗大,呈现杵状,这是长期末梢循环缺氧导致。
三是患者常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疲劳乏力、胸痛、头晕等。
最后,6分钟能不能走完100米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由于第三种症状带来的不适,患者往往不会想到找心血管病医生,而是找呼吸科医生看诊。肺动脉高压是困扰心血管病和呼吸病医生的难题,目前大多数医院把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放在心血管病科,而患者又想当然去呼吸科就诊,因此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厦心常规开展国内原创“去神经术”
女大学生小林(化名)患肺动脉高压后不得不在大二时休学,她已经严重到6分钟走不了50米的距离,只能躺床上休息,出现了明显的蓝嘴唇和杵状指头。陈翔为小林开展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消融”手术。
如今一年过去,小林已经能够实现6分钟走170米到200米的距离,正计划进一步康复后回大学复学。
▲厦心专家正在开展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
肺动脉高压分1到5型,针对不同分型,治疗的策略不尽相同:包括原发病的治疗,靶向药物的治疗以及介入手术治疗。
其中介入治疗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由厦心院长王焱在2024年3月17日完成,是全球首例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上市后的手术。
陈翔介绍,该手术是国内原创的手术,美国梅奥诊所Kwan S.lEE、美国凤凰城班纳大学Marvin Ho-Keung Eng、意大利医学专家Livio Giuliani和港澳台等地知名医院的专家曾来到厦心参观学习,厦心还开展了多次肺高压治疗学习培训班。
“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适合1、2、4型肺高压,目前在厦心已经常规开展,去年该团队完成了近百例手术,帮助患者恢复了健康并获得良好反响。
陈翔提醒:
如果有出现前文提到的明显症状,患者需要尽早到心血管病专科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此病的确诊比治疗更重要,如果不及时就诊,往往会导致心脏结构性改变,因而治疗难度加大,恢复情况也不如尽早治疗。
据了解,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承担着大量肺高压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工作,医院开设肺高压门诊多年,能够准确诊断各类疑难肺高压,尤其在特发性肺高压的诊疗方面,拥有各类靶向药物,并已常规开展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手段和药物品种齐全。
(游章友 刘云芳)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