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李敏写的书法吗?
李敏在国外的日子,毛主席每时每刻都在想念女儿,这次李敏从国外回来,回到他的身边,毛主席激动难耐。当李敏那略显稚嫩的身影映入眼帘,毛主席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疾步上前,张开双臂,一把将李敏紧紧拥入怀中,声音略带颤抖地喃喃说道:“我的洋宝贝,可算回来了!”
回到中南海后,毛主席对李敏的关怀细致入微。由于长期在苏联生活,李敏的饮食习惯与国内大不相同,身形十分瘦小。毛主席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特意嘱咐厨房,每日准备营养丰富的中式菜肴,力求让女儿尽快适应家乡的饮食。用餐时,毛主席总会亲自坐在李敏身旁,耐心地教她:“娇娇啊,咱们中国的饭菜讲究细嚼慢咽,这样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身体也能长得壮实。” 说着,他便拿起筷子,缓慢而细致地示范起来。在父亲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李敏的身体逐渐变得康健,原本苍白的脸颊也泛起了健康的红润光泽。
在学习上,他常常亲自为李敏和李讷挑选书籍。有一回,毛主席将一本《古诗选本》递到李敏手中,语重心长地说:“娇娇,这些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读多背,既能增长见识,又能提升文学素养。” 李敏双手接过书,郑重地点了点头。此后,每晚做完功课,李敏都会在昏黄的台灯下,认真诵读这本古诗选本。
某天,她无意间踏入父亲的书房。抬眸望去,墙上挂着毛主席笔力苍劲、气势恢宏的书法作品,毛主席敏锐地捕捉到女儿眼中对书法流露出的好奇,脸上浮现出亲切的笑容,招手示意她走近,轻声问道:“娇娇,想不想学写毛笔字呀?” 李敏用力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亲自为李敏挑选了一支毛笔,随后耐心地手把手教她握笔姿势。“记住,大拇指和食指稳稳地捏住笔杆,中指轻轻抵住,无名指和小指辅助发力,笔杆必须垂直于纸面。” 毛主席一边温和地讲解,一边轻柔地调整李敏的手势。李敏全神贯注地模仿着,无奈小手因紧张与初次尝试,微微颤抖,毛笔在她手中不听使唤。但毛主席没有丝毫的急躁与厌烦,一遍又一遍地耐心示范,直至李敏的姿势基本正确。
随着李敏对书法的兴趣愈发浓厚,毛主席决定引导她从临摹字帖入手,深入学习古人的笔法与精妙结构。他精心为李敏挑选了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递过字帖时,语重心长地说道:“娇娇,颜真卿的字雄浑大气、端庄雄伟,特别适合初学者。你要好好临摹,用心去揣摩其中蕴含的韵味。”
李敏双手接过字帖,此后,每天一到课余时间,她便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认真临摹。
经过长时间的临摹与刻苦练习,李敏对书法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深刻感悟,开始尝试在作品中融入个人风格。她留意到父亲的书法风格潇洒奔放、大气磅礴,与颜体的端庄雄浑截然不同。
于是,她带着疑惑向毛主席请教:“爸爸,我能不能在学习颜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自己的风格呢?” 毛主席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书法本就是用来表达个人性情的。”
受到父亲的鼓励,李敏勇敢地摸索与尝试,渐渐地,李敏逐渐形成了自己朴实圆润、刚柔并济的独特书法风格。
从这几张书法作品中,我们足以看出李敏的风格。
之后,李敏嫁给孔令华,依旧住在父亲身边。直到1964 年,由于种种原因,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搬出了中南海,开始了独立的民间生活。尽管离开了父亲身边,但李敏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在生活中,她和丈夫一起辛勤工作,养育子女,日子过得平凡而充实。而远在中南海的毛主席,虽然工作繁忙,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女儿。他常常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李敏的近况,每当听到女儿生活安好的消息,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