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报告

1949年,在新中国建国之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确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就是说,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毛主席的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随后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一边彻底击溃国民党军队,一边顺势清除帝国主义在原来国统区的特权。旧中国的百年积弊几乎被清除得一干二净。



1945年,国民党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但是,这也仅仅是“几乎”,伟大的共产党战胜了腐败的国民党,但是国民党作为中国曾经的执政党,他们留下的很顽疾是一下子清除不了的。这其中就包括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是国民党和苏联签订的卖国条约,鉴于新中国当时和苏联的特殊外交关系,新中国就不太好直接和苏联撕毁。

这个条约,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它却成为了新中国和苏联在关于朝鲜战争问题上政治博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引子。

抗美援朝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日本军国主义是始作俑者

日本帝国主义在军国主义的刺激下,曾侵占了朝鲜半岛,但日本的法西斯行为最终引起了世界公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先后派军入驻朝鲜半岛对日作战。

美军宣战在前,苏联在后,苏联是在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的。但是,苏军8月13日在朝鲜东部清津地区登陆,日本帝国主义14日便宣布投降了。这也造成了当时朝鲜半岛的对日作战成果将由美国和苏联共同主导的局面。

经苏、美协商,双方在对日占区受降的问题上达成了最终一致,朝鲜半岛以在以北纬三十八度线(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斯大林

但是,苏、美也不能长期无名地占据和瓜分朝鲜半岛呀!根据开罗宣言精神,朝鲜半岛必须要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临时统一政府。这个统一政府怎么确立,其实已经把苏、美的利益矛盾推向了对立面。

尽管他们拉入了英国作为第三方,也确定了“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的方针,但是,在苏、美双方的利益冲突下,朝鲜半岛的统一最终未能实现。

于是,苏、美两国开始各唱各的歌。1948年8月15日,美国在朝鲜半岛南部扶持了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苏联对应地在北部朝鲜扶持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朝鲜半岛开始正式南北割据。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朝鲜半岛上又岂能容忍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朝鲜南北分离的两个政权又岂会不渴望统一?朝鲜战争一触即发!



朝鲜战争爆发,哀鸿遍野

起初,南北双方只是在三八线上小规模摩擦、试探,但是,渐渐地,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局面变得越来越失控。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苏联算是“退居幕后”了,北朝鲜由金日成全面接管。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变化,因为美、苏原来积极争取的国民党崩盘已成定局。他们和新中国的关系将要被重新定义。

1950年2月14日,毛主席通过外交手段同苏联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公开发表,这也逼得美帝国主义彻底倾向于偏安一隅的台湾国民党。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局势更加微妙

在这一段微妙的时期,美、苏双方都十分默契地避免在亚洲发生直接冲突,其实就是在观察新中国的政治走向。随着中苏条约的签订,苏联把新中国视为朝鲜战场的大后方,底气自然足了起来,而美帝国主义也开始狗急跳墙了。于是,搁置已久的朝鲜问题再次摆到阵前。

苏联为了他们在亚洲的战略利益,北朝鲜为了他们的民族统一利益,在4月10日至25日的斯大林与金日成的密谈中,他们达成了发动朝鲜战争的计划。

1950年5月中旬,在斯大林的授意下,金日成秘访北京,向毛主席通报了他们对韩战争的意图,但毛主席以时机不成熟为由,给予了反对意见。

但是,斯大林却直接进行政治干预,强烈要求新中国调兵布防鸭绿江边的布防于丹东至沈阳一线,随时做好支援朝鲜的准备。

毛主席无奈之下,对苏方提出了一些援助要求之后,于5月15日同意金日成统一半岛的计划。



金日成

但是,朝鲜战争却早已在中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前启动,并且苏联在战争启动之前,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苏联这一招釜底抽薪,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来入朝作战埋下了伏笔。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全面爆发。朝鲜军队气势如虹,3日后便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

打狗总是容易引出其主人的!美国面对南韩的节节败退,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

同时,美国还利用其国际霸主的名义,以联合国安理会的名义组建了“联合国军”,帮助韩国对抗朝鲜。7月5日,美军便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但此时的朝鲜人民军正处于士气高涨的胜利状态,硬是一鼓作气势如虎地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



美军参战改变了朝鲜战争形势

韩、美军被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间的狭小地区。但是,他们凭借“联合国军”强大的输血能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最后,双方暂时把战局胶着在北纬35度线上。

此时的新中国,根本没有时间做好战前动员和组织工作。1950年6月28日,毛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也就是说此时新中国的战前准备只有两个月。

同时,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发表政治声明也是在1950年6月28日,强烈谴责了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7月6日,周总理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1950年7月14日新中国才正式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开始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向朝鲜方向调兵,进行防御布置。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而朝鲜人民军面对强大的敌军,很快就逆转了军事态势。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9月30日,周总理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肆无忌惮的美帝国主义却悍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于10月1日美军越过三八线,于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震惊中外的“抗美援朝运动”终于爆发了。

抗美援朝与中苏条约有什么内在关系呢?



1949年,毛主席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便从百忙之中抽身前往苏联访问。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争取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国领袖苏联的政治支持;二是寻找机会重新签订中苏条约,收回苏联在中国的特权。

为什么毛主席既要争取苏联的政治支持,又要废除之前的中苏条约呢?

这件事要从“二战”快结束的时候说起,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了雅尔塔会议,旨在重新瓜分战后的世界地盘。他们三人议定,苏联出兵东北对日本作战,回报便是接收之前沙俄在远东的一切特权,并且维持外蒙古独立。



国民党出卖了国家主权

蒋介石同苏联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便是同意了雅尔塔会议的单方面决定,把中国的利益彻底给卖了。其中,丧权辱国的主要有几点:1、共同经营中长铁路;2、大连为自由港,苏联进出口货物免关税;3、恢复苏联对旅顺海军基地的使用权;4、外蒙古必须维持独立的现状。

中长铁路的经营权可以让苏联在东北境内畅通无阻地运送军队和物资;旅顺海军基地的使用权可以让苏联在东北合理地驻扎军队;外蒙古维持独立则是分裂了中国的疆土,成为了苏联的帮凶。

那么苏联要这些特权有什么用呢?首先可以使得外蒙古和东北成为他的战略缓冲地带,也就是可以最大程度不让战火烧到自己的家园。其次他可以获得两个不冻港——旅顺和朝鲜湾,这对于处于冰天雪地的苏联来说,太重要了!想当初,苏联出兵东北击败日本,占领旅顺时,斯大林就激动地说:“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



蒋介石的外交彻底失败

而蒋介石这么毫无底线地出卖国家主权,自然是希望苏联放弃支持共产党,转过头来支持自己。

眼看中国就要彻底失去东北了,但是蒋介石自己挖坑自己跳,给中国共产党腾出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因为蒋介石是个见异思迁的人,他和苏联达成条约之后,又觉得美国似乎更强大,和其眉来眼去的,最后公然投靠其麾下。

这种被背叛、被抛弃、被忽略的感受,让苏联彻底地愤怒了,为了报复、对抗蒋介石这种“不忠”的行为,斯大林决定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东北。当然,他的根本目的还是企图借中共的力量维护苏联的东北特权。

就这样,毛主席安排林彪元帅顺利进入了东北。



三大战役,摧枯拉朽

后面的故事便耳熟能详了,解放战争爆发后,解放军火力全开,打完三大战役之后迅速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把革命情谊和国家利益进行了理性的区分。一方面苏联老大哥确实对中国革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该尊重得尊重,该感激得感激;另一方面,外蒙古和东北的主权是中华民族不能割舍的国家利益,一定得争取回来。

于是就有了毛主席看似矛盾的莫斯科之行。这次莫斯科谈判的成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且关系微妙、处境尴尬,稍有不慎,刚刚完成民族解放的新中国就会再起风波。

因为整个长城以北都是苏联的地盘,而且旅顺海军基地卡在渤海湾,若是谈判失败,苏联恼羞成怒,执意要炳荣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苏联的海军和空军都能很便利地兵临北京城下,甚至早在1947年初,苏联就已经在旅顺部署了第39集团军、一支联合舰队、5个空军师,这支由海陆空组成的武装力量非常强大。

所以毛主席的苏联之行是类似于“天子守国门”之举的!



1949年,毛主席在苏联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抵达莫斯科,斯大林果然总是找理由回避和毛主席谈中苏友好条约的事情。

若毛主席主动提起,斯大林便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签署的,也是得到美国和英国同意的,我们决定不改动条约的任何条款。哪怕改动任何一款,都能给美国和英国修改其他条款提供借口,很可能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也保不住了。

苏联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吃到嘴里的肉,不准备吐出来了。

中苏双方在心里各执一词。苏联认为,东北和外蒙的安全缓冲区以及大连港和旅顺基地,都是他们对日宣战的回报,凭什么平白无故地退给你新中国?但是毛主席内心里更理直气壮,东北和外蒙本来就是中国的,是苏联用武力抢走的,我们只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种谈判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有结果的,几轮谈判下来,苏联顾左而言其他的态度让毛主席很生气、也很无奈,甚至住在别墅里不出门。多年后,毛主席回忆这段往事,还怒气未消,说在莫斯科没事干,每天除了发牢骚骂娘,只有三个任务:吃饭、拉屎、睡觉。



毛主席在苏联谈判步步维艰

但事情未到最后一步,永远是有希望的。当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觉得心有不甘的时候,中苏之间谈判的突破口也就随之而来了。

美国扶持国民党败给了苏联支持的共产党,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美国在东南亚的话语权,这让美国心里特别不爽,他不爽就更见不得老对手苏联爽了。所以,一见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僵化了,便企图火上浇油,借机挑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

另外,美国也是发自内心地不希望中、苏两个大国团结一家亲。所以,美国在外交上,到处释放拉拢中国的信号,这种拉拢是对于美国来说是可真可假的,但是对于苏联来说,却是不敢不信的。

美国出了一个什么招呢?他们表示不再援助蒋介石了,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军想收复就动手吧。同时,他们还拾掇着盟友英国来推波助澜,英国表示准备和缅甸、印度一起承认中国的外交地位,同时有家英国媒体报道:“毛泽东访问苏联,结果被软禁在莫斯科。”



斯大林被击中软肋

斯大林听到消息,慌了。因为他不敢一直再把毛主席拖在莫斯科了,国际的政治舆论正在给苏联施压呢!但是,彻底拒绝毛主席,他又害怕新中国倒向美英帝国主义阵营。

于是,事情就变得十分有趣了,一直在莫斯科坐冷板凳的毛主席,突然又变成了斯大林的救命稻草了。他深知,这个时候只有毛主席站出来辟谣,表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美英的阴谋和谣言才会不攻自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毛主席顺势提出要和斯大林谈谈条约的事情,终于迫使斯大林接受洽谈。

不过谈归谈,政治谈判的桌子上从来都是充满隐形的硝烟的,毕竟都想争取更大的利益。你不同意我的提议,我不同意你的提议,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直到1950年1月底,中苏谈判并没有丝毫进展。



访问苏联的代表团成员,左二为周总理

又到陷入死局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中国方面由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各退一步的解决方案:既然外蒙古已经在1946年公投独立,那么中国可以正式承认,但承认外蒙古的外交照会,必须做为新中苏条约的一部分。

什么意思呢?中国方面正式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但是苏联也必须彻底地把东北还给中国。斯大林想了想,最终对这一方案表示同意。

为什么中苏双方会达成这样的新协议呢?首先,外蒙古毕竟已经公投独立了,中国再拒不承认,其实没多大实际作用;其次,外蒙古是苏联的直接战略缓冲区,苏联肯定是不会放弃的,中国是无法通过外交方式收回来的。中国方面实际上放弃了自己必定收不回的外蒙古来换取必定要收回的东北。而苏联在外蒙古这块战略缓冲区得到保证之后,再为东北那一块土地而失去中国的这个盟友,显然就得不偿失了。而且硬是霸占东北,也会使他的政治声望受损。

中国和苏联终于完成谈判,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收回失去5年的东北利益:1952年底前,苏联将中长铁路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海军基地撤退,对日和约缔结后必须处理大连港的问题。

被蒋介石卖掉的东北,毛主席和周总理终于谈回来了,这才是弱国外交的胜利。



谈判成功,博弈还在继续

但是,这次谈判的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苏联想把新中国绑在自己的阵营之中,所以在条约之中还是留了一些附加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经中国政府提议及苏联政府同意,中苏两国可共同使用旅顺海军基地,共同对侵略者作战。

这条规定之中是很有学问的,第一,苏联是可以很轻易地把新中国卷入战争的,否则他们便可以拒不交出东北;第二,他们可以通过战争的名义,继续使用或者占据旅顺海军基地,使得“交出东北”名不副实。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规定,新中国被逼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世纪大战——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苏是如何博弈的?



中苏双方没有完全达成一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以后,就又到了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回国自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中共的声望再上一个台阶,毕竟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这一大片失地,这是盖世奇功。但是,有苦难言的苏联和斯大林却十分不甘,得来不易的一块肥肉就这样吐出去了,怎么想怎么憋屈。

斯大林想挽回损失,找回面子,于是就想到了利用条约中的补充规定,想到了朝鲜的金日成。

苏联亲手扶持金日成坐上朝鲜的权力宝座,并把朝鲜打造成绝对听话的亲苏政权,然后选择退出朝鲜,把金日成推到台前。



金日成想统一朝鲜半岛

原本朝鲜是统一的国家,现在却由于大国博弈而分裂,金日成作为国家领导,当然想统一朝鲜半岛。但他没有毛主席的本事,也没有直接面对美韩联军的实力,只能寄希望于苏联老大哥。

金日成多次给斯大林写信,说准备向南进军,请苏联老大哥援助武器装备,在国际舞台上给朝鲜政治造势。

但是,斯大林一直没有答应他,因为此时的中国局势还不明显,苏联和美国都在静观其变,不太想直接冲突。



斯大林还是对这个条约不能释怀

1950年初,金日成再次给斯大林写信,请求同意朝鲜的作战计划。这次斯大林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并十分迅速地给朝鲜援助了大批武器装备。还若有所指地告诉金日成:如果朝鲜遇到强大抵抗,苏联不可能帮忙你只能请新中国出手相助。所以朝鲜作战的计划,必须经过新中国同意,中国不同意的话,朝鲜就不能行动。

于是,金日成便秘密跑到北京,把斯大林的意见转达给了毛主席,并询问毛主席的意见。

毛主席刚从苏联谈判回来,稍微一思考,就知道这葫芦里装着什么药,所以即便他觉得现在开战时机还不成熟,但在苏联的干预下,还是同意了朝鲜的作战计划。

金日成到北京来询问毛主席的意见其实也就是履行一个程序,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实际上他早就蠢蠢欲动了。



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以李承晚军队越界挑衅为名,命令朝鲜人民军向韩国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得这么顺利呢?其实还是因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结条约的任何一方,受到日本及其盟友的侵袭,另一方必须给予援助。中国可以请求苏联驻兵旅顺,共同对侵略者作战。

日本的盟友是谁?是美国。韩国的盟友是谁?也是美国。

那么一旦朝鲜半岛燃起战火,美国必然会支持韩国,而且朝鲜出兵是中国同意的,斯大林也说了,朝鲜遇到抵抗只能找中国帮忙。所以,中国最终也将会和美国发生冲突。

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各方面条件都是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若是中国抵挡不住了,是不是要请苏联帮忙?然后,按照条约规定,苏联是不是又可以名正言顺地驻兵旅顺了?

所以,斯大林绕了这么大一个大圈子,下了这么大一盘棋,心里惦记的还是旅顺的驻兵权、苏联在东北的特权、以及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

那么,要是美国不参战呢?苏联岂不是白费心思了?自然不会,因为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战胜韩国的可能性极大,那么苏联可以趁机在朝鲜湾建一个不冻湾。

对于斯大林来说,朝鲜战争的结果无论怎样,他都是受益者,所以,他只要朝鲜战争爆发就行了。



斯大林下手较狠

不得不说斯大林这一招又狠又准,但是,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再精明的人也有失策的时候,斯大林把所有环节都算得死死的,但他就是没有算准毛主席的智慧和才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

毛主席在被斯大林授意金日成拉他下水时,其实已经准备好入朝作战了,因为这一战是躲不过去的。

朝鲜战争爆发半个月后,毛泽东便抽调“四野”的4个军组建东北边防军,时刻准备入朝援助金日成。

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先胜后败,慢慢退到鸭绿江畔,眼看就要彻底亡国了。

斯大林赶紧再烧一把火,告诉金日成,要不你就去找中国帮忙,要不你就自己放弃,到中国东北组建一个流亡政府算了。



毛主席笑对风云

斯大林这种激将法其实还是做给毛主席看的,言下之意,当初朝鲜开战是经过你同意的,现在朝鲜支撑不住了,你是直接出兵救援呢?还是让出东北收留他们呢?

从来都将一切反动派视为纸老虎的毛主席在多次警告美军无效之后,毅然决定发动抗美援朝运动。但是,当时国内的大多数人一来站位没有毛主席高,二来没有毛主席那战无不胜的气概和信心,普遍持反对意见。

毕竟,美军太强大了!尤其是有了抗日战争和美日战争的结果参照,大多数人没有信心也是正常的,就连林彪这样的军神都打退堂鼓了。



毛主席对一切洞若观火

但是,毛主席为什么非要执意为了一个邻国去和强大的美国开战呢?第一、美帝国主义不怀好意,这场战争避无可避;第二、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是打出来的,只有直面一切挑战,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地站起来;第三、保家卫国、保护友邦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情怀。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刘少奇率团访问苏联,斯大林就说了,以后的亚洲革命运动要交给毛主席来领导。也就是说斯大林把维护亚洲社会主义阵营的重任交给了毛主席和新中国。

于公于私、于己于人,中国都不能对朝鲜见死不救。不战,名声尽毁、外交尽失、援助尽绝。



战略目的往往是隐形的

出兵朝鲜是势在必行的,但这中间也有多重博弈智慧在里面。

第一、你苏联不就是希望借助战争的名义,名正言顺地驻兵在我国东北吗?那我就堂堂正正地打赢这场仗,让你再无理由给咱们上眼药,彻底把东北拉回祖国的怀抱;

第二、新中国刚刚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很多将士在最终胜利面前都松了一口气,认为享清福的时候到了。但是,毛主席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军人的血性不可丢,就得迎难而上去战斗。

如果中国坚持不出兵朝鲜,只有一个结果:美军在鸭绿江畔耀武扬威,苏联在东北占山为王,中国成为大国争霸的战场,一不小心就回到解放前。

所以毛主席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彭德怀元帅在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毛泽东力排众议,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兼政委,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序幕。

新中国悍然出兵,让斯大林始料未及,事情的发展偏离了他预设的轨道,他实在不敢相信一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敢于直面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但同时也赢得了他内心的尊重。

可是,尊重归尊重,斯大林仍然在坐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失利,苏联就方便出来收拾残局了。所以,中国多次要求苏联出兵支援,苏联都以不便干涉他国事务为由,只是陈兵中国的鸭绿江边,美其名曰,只有中国和他签订过合约,他只有义务保护中国的领土、领空。



毛主席严谨又乐观

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依靠自己,凭借着卓越的军事素养对装备精良的美军进行迎头痛击。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们就是喜欢用胜利来说话。

1951年1月,毛泽东给斯大林打电报,说美国人不过如此,不怎么样,还不如日本人呢,说我一次消灭他一个军没问题。

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斯大林不禁感叹,以前看不起中国,实在不应该啊。自此他有了新的想法,既然中国已经证明实力,也坚守社会主义阵营,这样的盟友应该扶持。一个强大中国,可以替社会主义阵营驻守东亚门户,比用东北作为战略缓冲区好得多。



丘吉尔和斯大林

1951年8月,苏联无偿赠送372架米格-15飞机,再加上之前援助的10个空军师,让中国空军在成立之初,就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战斗力。

1952年,苏联的空军更是直接参战,表明他们彻底接受和尊重新中国的存在。

最后,中国也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中苏之间关于朝鲜战争的政治博弈,最终以中国彻底获胜而告终。中华民族傲世独立,中华儿女不卑不亢,东方雄狮彻底睡醒了。

强大自己是解决问题、赢得尊重的唯一途径!向伟大的毛主席致敬,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