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穿着学士服,面对镜头,身后却空无一人。
没有欢呼,没有抛帽的青春画面,只有一个孤单的身影。
这不是电影里的桥段,而是2024年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薛逸凡的真实经历。
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在网上刷屏,引发无数热议:古生物学到底是个啥?为啥这么冷门?
一个顶尖大学的专业,怎么会孤独到这种地步?
古生物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远古生物的学科。
恐龙化石、寒武纪的怪虫、远古植物的叶脉,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的“宝贝”。
听起来是不是挺酷?但现实是,这个专业在国内的处境堪称“冰封”。
北大古生物学专业,创立于2015年,到2024年,整整9年,只招了6个学生,平均一年不到一个。
到了薛逸凡这一届,更是夸张——全系就她一个人。
旷课?不存在的,因为她旷课就等于全系放假。
毕业照只能自己对着镜头微笑。
为啥这么冷门?原因其实不难猜。
古生物学听起来“高冷”,但它不像计算机、金融那样能直接“变现”。
学了四年,出来干啥?去博物馆整理化石?还是跑荒山野岭挖骨头?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种“浪漫”听听就好,填志愿时可不敢轻易尝试。
其次这门学科对基础要求高,地质学、生物学、化学都要学,还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跟石头和骨头打交道。
说白了这不是一门“大众情人”型的学科,而是需要真爱才能坚持的“孤独星球”。
国内开设古生物学的高校屈指可数。
除了北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有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但规模都很小,招生人数更是少得可怜。
比如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含古生物方向)每年也就招十来个人,而像北大这样直接以古生物学命名的本科专业,更是独一份。
冷门到这种程度,连招生宣传都显得有点“无力”——毕竟,哪个高中生会主动说:“我要去研究恐龙化石!”
薛逸凡是北大古生物学专业第六个,也是去年唯一一个完成本科的女生。
2019年她高考后毅然选择了这个“无人问津”的专业。
或许是童年时对恐龙的迷恋,或许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总之,她走上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四年下来,薛逸凡的大学生活注定与众不同。
没有热闹的社团活动,没有成群结队的同学聚会,她的日常更多是泡在实验室,盯着显微镜里的化石切片,或者跟着导师跑野外,风吹日晒地找寻几亿年前的线索。
课堂上她常常是唯一的听众,老师讲课都像在给她开小灶。
听起来有点心酸,但薛逸凡却说:“孤独是有的,但我不后悔。能做自己热爱的事,这种感觉谁懂?”
她的毕业照之所以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大概是因为那种孤独感太真实了。
照片里,她穿着学士服,站在北大标志性的博雅塔前,笑容坚定却又带着一丝落寞。
没有同学的陪伴,没有热烈的气氛,只有她一个人,用四年的坚持完成了这场“独角戏”。
网友们看了既感慨又敬佩,有人留言:“这才是真正的热爱,孤独又勇敢。”
古生物学冷门,归根结底还是“现实”两个字在作祟。
咱们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选专业,多少都会考虑就业前景。
学计算机能进大厂,学金融能去投行,学医能当医生,
可学古生物学呢?就业方向窄得让人有点慌。
古生物学毕业生的出路主要有几条:一是继续深造,读研读博,争取留校做研究;
二是进博物馆、地质勘探单位,搞化石保护或科普教育;
三是转行,去环保、能源行业,或者干脆干点跟专业无关的事儿。
但这些选择,要么需要极高的学术造诣,要么薪资待遇一般,甚至还得面对常年野外工作的辛苦。
相比之下,热门专业的“钱景”显然更诱人。
再加上古生物学的研究需要长期投入,成果却不一定立竿见影。
比如,挖掘一块恐龙化石,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拼凑出完整的科学结论。
这对急于求成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有点“劝退”。
而且,国内对古生物学的经费支持和公众认知度都不高,很多人甚至觉得“研究恐龙有啥用”。
这种误解,让古生物学更加边缘化。
不过,别看古生物学现在冷门,它的价值可一点不小。
古生物学不只是研究恐龙,而是通过化石揭开地球生命演化的秘密。
比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这些热门话题都跟古生物学息息相关。
科学家通过研究几亿年前的化石,能推测地球未来的环境走势,这对应对全球变暖、保护生态有直接意义。
再说化石还跟能源挂钩。石油、天然气勘探常常需要古生物学家分析地层里的微体化石,判断哪里可能藏着资源。
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甚至在航天领域,古生物学也有用武之地——研究火星上的潜在生命痕迹,就得靠古生物学家的专业知识。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古生物学的前景其实在悄悄变好。
比如,AI和大数据的加入,让化石分析更高效;国际合作增多,也让中国古生物学家有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像薛逸凡这样的年轻人,如果能坚持下去,很有可能在学术圈闯出一片天。毕竟,小众领域的顶尖人才,永远是稀缺的。
薛逸凡的毕业照,不只是孤独的象征,更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还有人愿意为热爱买单,愿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耕耘。
古生物学或许冷门,但它承载着人类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对地球未来的思考。
每一块化石,都是时间的礼物;每一个古生物学家,都是在跟过去对话的使者。
参考资料
百科
北大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该专业三年后才再有毕业生
法制晚报 2016-07-04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