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都在努力招生,而且有扩大规模的趋势,招收的大学生多了,就应该为国家培养很多人才,但为什么培养不出太多的人才?
大学并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且是搞科研工作的地方。很多大学有着顶尖的实验室,可以研究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却往往培养不出太多的人才。大学似乎是通识教育的地方,就是让很多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不是让他们学会太多的专业技能,更不会让他们成为科研方面的人才。虽然成绩好坏有一定的比例,就像中学生一样,一个自然班内,成绩好的只有五六个,而大部分同学成绩都是中等和差等。那么这五六个学生以后就有可能考上大学,成为大学里面的所谓人才,而中等和差等的学生也有可能考上大学,但并不是搞科研的人才,很有可能只是拿了大学文凭,却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领域。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找不到工作,只能到底层去打工,并不是社会上的企业或公司看低了他们,而是他们真的不行,没有科研能力,也没有创新能力,只是读完了大学,通过了一些考试,获得了大学毕业证而已。大学为何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学还是人们心目中的象牙塔。只要有学生考上了大学,全家人就都很高兴,会认为他以后能够找到工作,甚至拥有铁饭碗,衣食无忧。有的大学生还能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会一跃成为城里人,而寒门出学子的神话经常上演,并不稀奇。到了现在,似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学开始扩招,一直到现在,经历了几轮扩招以后,大学几乎遍地都是,很多大城市都有大学,不管是正规的大学还是私立大学,亦或是野鸡大学,都堂而皇之地存在,吸引高考生报考。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会无处下笔,因为他们不知道大学的情况,也不知道大学招生的情况,就会出现严重的信息差。而很多野鸡大学正是应用这种信息差迷惑考生。有关部门并没有调整这种信息差,而是故意让野鸡大学混淆视听,让私立大学扩大宣传,只是收了钱而已,当然不会规范了。按理说,按照分数来录取,从高到低排序,没必要非得搞双向选择,没必要非得搞填报志愿,不然就有着愚弄考生的嫌疑,因为考生并不知道大学排名情况,也不知道哪些大学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更不知道哪些大学是公办的,哪些是私立的或野鸡大学。即便如此,历届的高考生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填报志愿,或者有别人的指导,而别人却是培训机构的。也就是说,高考生填报志愿直接催生了一个行业,就是专门帮人填报志愿的行业,简直就是笑话。
大学运作成这个样子,主要和资本有关系。资本进入大学以后,搞产业化运作,要把大学打造成产业,把学生培养成“标准件”,最终要让大学生毕业,让他们拿到毕业证,虽然也设立了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但这种考试仍然是以收钱为主,过关不过关要靠老师改卷判断。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英语过了六级,却分明找不到工作。他们不是人才,只是大学毕业生,或者说大学毕业生不等于人才。有的大学毕业生论文造假,抄袭很多论文,拼凑成一篇,居然也能够顺利毕业。甚至有的大学导师都涉嫌论文造假,多少年以后被查出来,会受到追究。可见大学学术系统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大学再也不是理想中的象牙塔,而是掏钱就能上的地方,很多私立大学和野鸡大学并不要太高的分数,只要考上,有钱就可以进去上大学。还有的私营企业办了自己的大学,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似乎比公办大学还要好,起码锐意进取,专注于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所谓的“标准件”。资本进入大学,就是要让大学成为赚钱的地方,把大学当成了赚钱的平台,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大学教育在资本的运作下完全变了味道,已经没有什么创新能力可言,而所谓的导师带领学生创新,也只是导师提了创新的方向和课题,让学生来做具体工作,让学生来写论文,最终写上导师的名字。导师成了第一作者,真正参与实验的学生成为第二作者或第三作者。而在学术体系内,只有第一作者有发言权,而恰恰第一作者没有参与任何实验,就像工程的层层分包一样,有资质的企业承包了工程项目,让有资质的工程师设计,让有资质的工人来工作,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要实现层层分包,最终让没有资质的农民工来建设工程,无论是建设楼房还是修桥筑路,都有这方面的现象。
大学一旦成了赚钱的地方,就培养不出人才来,即便有很多导师设立了课题,也获取了国家基金补助,带领一帮研究生或博士生搞科研,也并不一定能搞出什么样的科学成果,却只是赚了钱为止。很多科研成果被验证是无效的,只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却没有什么实际应用效果。还有一些科研成果,研究到一半就没人研究了,当然也就荒废了。即便研究出了的科研成果,也有很多是拿来的,把外国的一些科研成果拿到内地来发布,就算自己的科研成果,却面临着专利诉讼,甚至有的教授窃取外国的科研成果,被外国机关逮捕,算是学术丑闻。并不是大学生创新乏力,而是大学没有提供给他们创新的土壤,没有培养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而所谓的创新型人才,很多都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连同论文都造假,就更别提具体的研究了。大学教授官僚化,很多都用官场上的规律来运作,甚至有的大学导师长期霸占女研究生或女博士生,后来被人举报,人们才知道怎么回事。说白了,还是大学导师的权力太大,实现了学术上的垄断,最终会出现很多丑闻,却没有培养多少人才。大学评价教授是以科研成果来评价的,还要讲人脉关系。却对于教学没有太高的要求,以至于在培养人才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除了国内几所重点大学能够培养出不错的人才,其他的大学大多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这是体制的问题,应该来一次彻底的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喊了多少年,却最终被资本完全渗透,很多大学已经成为赚钱的平台,却不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怎么说都是一种畸形的发展,也闹出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