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件科研圈“离奇”的事。
事情发生在2022年底,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收到一封奇怪的邮件。
发件人是一位之前毫不认识的印度籍“科学家”,他自称目前正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任客座教授。
他正在“学习”兰理工教授课题组在神经元模型领域内最新的文章,并透露自己曾作为期刊评审专家审阅过他们的几篇论文,暗示他在该领域是个小同行、具有评审专家水平。
然而,他却提出:“能否以合著者身份‘参与’您的文章?”
兰理工教授收到邮件的格式大致如图
出于好奇,教授动手在Web of science学术平台查询了一下此人,发现他的SCI论文很少且几乎都是“挂名”,根本不像是这个领域真正的专家。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以前从未收到过这种“钓鱼邮件”,这几乎也是他第一次遭遇学术敲诈。
从邮件内容看,此人显然是想冒充审稿人来影响收到邮件的研究人员,进而达成他不劳而获、获得论文署名权的目的,而目标则是那些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课题组。
显然,如果能诈骗成功、搭乘“挂名”的便车,他的论文数量会飞速增加,进而为其进一步行骗提供基础。
进一步利用电子邮件在“谷歌学术”中查询后,这位“邮件客”发的论文基本都有明显的“挂名”发表的特点:几乎没有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文,且论文都是近三年为主。显然,这个人利用以上邮件可能‘碰瓷’成功了。
他告诉记者,在当下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及中东一些地区,对发表论文也有着较为狂热的偏爱。而这些国家,也是类似“钓鱼客”出没较多的地方。
科学博客网友表示还存在别的诈骗方式:主动来邮件邀请你当共同作者的,还有邮件邀请你当专利发明人的,还有将这类邮件当做正面肯定评价证明的,还有把这类事情当做国际合作业绩的……
没想到新型诈骗方式层出不穷,那今天让我们来统计一下,近年来有哪些学术诈骗行为吧,顺便给大家敲个警铃,避免踩入陷阱。
掠夺性期刊和会议
首先就是掠夺性期刊这一毒瘤,想必这肯定是绝大多数科研者所深恶痛绝的。然而,掠夺性期刊花样百出的坑骗方式仍是会让研究者们防不胜防。
根据国外研究发现,自2013年至2018年间全球掠夺性期刊出版商所发表论文数高达175,000篇,增长了近2倍,其中德国更是增长近5倍左右;其中牵涉到的科研者数目高达40万。
这些期刊利用科研者发表论文的压力,通过电子邮件发布和锁定目标。而研究者则支付高额费用,以换取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南亚、海湾地区、非洲或土耳其公司所发布的基于互联网的期刊上。这些公司声称他们遵循国际同行评议标准,并在发表之前让其他有经验的科研者对研究结果进行评审。
但是这些同行评审的过程通常是会被跳过的,论文经常会在提交的几天内就被发表。虽然大多数研究者是这种欺诈行为的受害者,不过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者也会利用这些掠夺性期刊来迅速发布研究成果,而不必受制于同行审查过程。
冒充客座编辑开设专刊发表论文
这项诈骗手段是诈骗机构试图通过冒充客座编辑开设真专刊,来发表虚假论文这种方式渗透科学期刊,从而实现在高信誉期刊上发表虚假学术论文。
Springer Nature 的《纳米粒子研究杂志》在意识到其于 2019 年 9 月出版一期关于纳米技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的特刊中出现了比例甚高的虚假学术论文后,该杂志的编委会便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提出特刊的人并不是编委会以为的那些人,而是使用与真正科学家的机构电子邮件地址非常相似的互联网域名的骗子。其中包括带有“univ”而不是“uni”以及使用“-ac.uk”而不是“.ac.uk”的电子邮件后缀。同行评审员的身份和同行评审报告也存在异常,很可能是类似情况。
此外同样隶属于Springer Nature 旗下的《阿拉伯地球科学杂志》则因责任编辑的电子邮箱被入侵从而发表了一堆相当创新或奇葩的以整合地球科学和体育运动为主题的论文。
冒充责任编辑要求支付版面费
诈骗分子在论文被期刊接收后,冒充外国SCI期刊编辑部,发了一封要求支付版面费的英文电子邮件,邮件中留下支付版面费的时间相当的短。
由于出版商方面会有出现责任编辑的电子邮箱被入侵的事件。所以,除了仔细辨别邮箱真假,务必要谨记的是:让你往指定账户付版面费而不让你使用官方渠道的,一律提高警惕!此时可以与出版商编辑部联系。判断官方渠道是否真的出现了问题,应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碰瓷国自然基金
就在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中心监测到伪造的“基金项目同行评议通知”的邮件,该邮件虽然尾缀不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邮箱后缀,但邮件内容极具欺骗性,经综合研判,此邮件可能试图通过非法链接或其他手段获取相关申请人(专家)的个人信息、或者进行诈骗等。
在上述事件中都是使用伪造的邮箱来诈骗科研人员。手段也都是使用与正版几乎一致的邮件内容、邮件名再配以错误的邮箱后缀。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式骗术层出不穷,谨记以上诈骗手段,管好自己的小钱钱。做科研写论文发表已经很难了,不要让这心血还打了水漂,让我们向骗子坚定地说“NO”!
编辑:小天
本文转载自募格学术
来源:撰文丨解螺旋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博客、扮虎等
大家好,这是【超模君】项目的主理人中大数学博士【大Lee】的个人Vlog视频号,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
喜欢《数学有什么用系列》记得关注超模君Vlog,点赞和点小爱心哦,
一路坚持,靠的是大家!
在这里我会争取日更(大家可以监督),一天一个主题。
在视频号,分享知识,见解,生活碎片,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花絮。
最近在做【优质国货赋能】和【安全产品溯源】。也欢迎大家一起做云股东和云监工。
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留言互相讨论分享进步。
点击长按关注
简介:超模君,数学与交叉科学教育自媒体博主,中大数学博士,有俩崽崽和一洁癖的太太。爱分享有用的数学建模知识,爱深挖有趣的交叉科学人物故事,爱为靠谱的现代教育、提升幸福感的产品打call。著有 《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数学之旅: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漫画数学: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一份钟数学》 (已售罄)、《薛定谔的猫:漫画大科学家的小萌宠》(已售罄)、超模君幽灵魔方、超模君丙烯马克笔等广受大人与孩子们喜爱的作品。
在这里,超模君不定期会有脑洞大开,和你分享一些新研发出来的,小而美的,有故事的,有知识的理工创意产品,期待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