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在“星湖流韵 岭南精神---张际才山水画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摘录)

张际才先生的山水画,有他本人的特色,与其叫岭南精神,不如叫际才精神。这个画展,展示了张际才从基层一步步进入专业画家行列的历程,他的写生、创作、教学环环相扣,互相生发,形成了他一种比较独特的水墨山水画风格。

他的《当代写意山水画技法新编》,刚才我基本上大概看完了,这本书编得很好,与一般的技法书不一样,既有基本的技法,包括树法、石法、云法、水法,山水画这几个要素都有,(书的)后半部分,特别讲了怎么从写生进入创作,怎么把写生的东西取舍、剪栽到你的创作当中,怎么取景,怎么构图,这个就很完整了,尤其对一个初学者,有这么一本书的指导入门,很有帮助。

从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就可看出他熟悉古代的传统、现代的传统,包括刚才我们给他分析的,吸收了李可染、傅抱石等人的元素,岭南画派也吸收了一些,但不是完全的。从他这本《技法新编》和《山水画册》比较来看,我最欣赏的是他画的松树,他的松树在这本《技法新编》里也举例了好多图示,风格非常的独特,因为我也接触过黎雄才画的松树,有一次还让我到钓鱼台国宾馆去鉴定黎雄才的画,他那个松树的画法和张际才的画法不一样,黎雄才的更强调或者更关注的是松枝,往往都是很细密的松枝,一层复一层,中间有一些小的苔点,有的是这个花青的苔点,有的是红色的苔点,这个跟张际才的画法不一样,至少从这点上看,张际才并不是在模仿岭南画派。

他是从哪来的呢,我认为这得益于他扎根江西,写生江西,然后画江西本地的这个山水树石的特色,他2005年创作《庐山古松》画得特别精彩,这个就是庐山写生来的,但是又经过加工,整个画面的虚实、疏密的处理,位置的安排,都是独特的,而且看起来这个松树既苍劲又很优美,它的墨法、粗、细、虚、实、用水,处理得都相当好。他《山水画册》里的松树,与《技法新编》里的松树,基本是一个路子,说明他不是模仿黎雄才的,而是他根据自己在江西生活写生,又提炼、吸收了中国画传统的各种树法。

他画的松树,比一般的山水,更加厚重,很实在,有生命力,而且色彩,比如淡花青和那个点苔的花青处理得也特别好,显得诗意葱茏,我想这就是际才风格、际才精神的精华,也是他山水画的精华。

我希望他除了现在的山水之外,还可以在松树上,配上一些简单的山水背景,这个题材可以继续开拓,使他的个性更加鲜明,张际才既然有这么丰厚的传统水墨画的基础,又有庐山这种实地写生提炼升华的经验,相信可以创作出当代中国山水画新的意境和新的图式。

孙克(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美术理论家)补充:展厅外边那张松树,有一张画的就非常好。有点像江西出现黄秋园之后啊,再出了一个大画家,黄秋园太传统了一点,张际才他的更现代一些。

(根据录音整理)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在“星湖流韵 岭南精神---张际才山水画展”开幕式接受记者采访(摘录):

张际才先生的山水画努力追求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越到晚年,我觉得他的作品笔墨越来越成熟,意境越来越清新,可以说是愈老愈新。

来源:美术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