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但现实如果模糊了,文学怎么办?范小青用《漂去漫山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漂去漫山岛》是范小青最新现实主义题材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她新近发表的短篇小说11篇、中篇小说2篇。其中,短篇小说有《我在你的空间里》《似曾相识谁归来》《漂去漫山岛》《乔家丽的归去来》《参加演出》《冯荃女士》《看见》《平江后街考》《无情物》《邀请函》《旧事一大堆》,中篇小说有《蝴蝶飞呀》《渐行渐远》。
小说集以同名短篇小说《漂去漫山岛》命名,透露出作家借这部集子,要表达的文学观念。
小说《漂去漫山岛》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十分懒散的爸爸,为了满足老婆一而再再而三提出的心愿,不得不违心地筹划了一次一家三口的暑假旅行。在筹划阶段,“我”发现,其实老婆和女儿也对这次旅游兴趣不大,大家彼此迁就,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家是和别家一样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正常家庭。
经旅行社朋友老蔡推荐,一家三口参加了一个本地游的旅行团。但自从上了旅游大巴,“我”就一直处于稀里糊涂的游离状态。先是从陈姓导游口中得知老蔡已经离职一年多,后来又听到车上两位团友为两人到底认不认识掰扯半天,当一切似乎都逐渐清晰明了起来时,却突然发现,因为被司机带错了方向,原本要去“漂山岛”,却上了“漫山岛”。
在漫山岛,团友吃喝玩乐,拍照发朋友圈,顺带讨论了一下“漂山岛”和“漫山岛”的关系,完成了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愉快旅行。
小说的结尾,当“我”向老婆展示我在船上给陈姓导游拍的照片时,老婆评价:“你这张照片不错,有点文艺调,谁帮你拍的?”当“我”奉老婆之命,要到女儿一直挂在耳朵上的耳机,要检查一下她到底在听什么时,却发现,耳机里其实什么声音也没有。
至此,小说戛然而止。
范小青的作品常常取材于平凡的生活现场,在朴素的描摹中洞悉生活的悲喜和人性的幽微。《漂去漫山岛》中所收的中短篇小说,一如既往地将故事置于读者熟悉的场所,养老院、小学、旅行团、国企、社区……既客观地存在着,又被文字赋予有别于寻常的模糊一面。形形色色的人,既是社会中的平常角色,又是生活细节被无限放大的文学人物。
短篇小说《漂去漫山岛》中的“我”本人,是不是陈姓导游?大巴上喧哗不断的两人到底是不是旧相识?女儿一天到晚戴在耳朵上的耳机在播放些什么?作家没有给出答案。
没有答案,也正是答案。谈及短篇小说《漂去漫山岛》的创作,范小青说:“现代人,多半都会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不确定的飘忽感。荒诞、模糊、不确定、无逻辑、无因果,不是来自于艺术的想象,它们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试读
漂去漫山岛(节选)
我是个无奈的爸爸,生活所迫不得不经常外出,但我不喜欢外出。可现在女儿放暑假了,老婆又特意休了年假,这架势就是我不去也得去了。
但是我拖拖拉拉,没有热情。起先老婆为了哄我答应,态度尚可,轻言细语,说了一堆亲子游的重要和必要,又说了老师和学校的布置等。可她是个急性子,说了两次,见我腻腻歪歪,推三阻四,很快就失去了耐心,露出了真面目,开始上纲上线,说我是存心不想和她们母女外出,说我心里根本就没有她们娘儿俩,更难听的话,暂时还忍着没有说出来,但我已经听出来了。并且她历数了前几次的情形,我很吃惊她对往年的事情竟然也记得这么牢,简直就是像欠债人打的欠条一样清楚。这样的人适合秋后算账。
前年我说单位接了多笔大单,大家都不能正常上下班,要加班加点,所以完全不可能允许我请假,我敷衍说,明年吧,明年一定。
明年就是去年。去年很快又到了暑假,结果是我妈病了,病得还很重,说是想见我一眼,估计也是最后一眼了。我得回老家看这一眼。我又对老婆说,明年吧,明年一定。
去年的明年就是今年。
今年我又要找借口推托了,我老婆对我是了如指掌,她说,前年吧,你单位根本就没有接到什么大单子,你单位这两年差不多都开不了张了,还大单子呢,大你个鬼。她对我单位的情况比我还熟悉。再说去年,你妈只不过得了个皮炎而已,身上痒痒。你为了躲避亲子游,你连你妈都敢咒。
我没敢咒我妈。我妈那一阵确实身体不好,但并没有说想见我最后一眼,是我替我妈说的。我也没有说错。难道当妈的不想见儿子吗,无论是最后一眼,还是第一眼,还是许多眼。
今年我老婆是早做准备了,日积月累已经拿住了我这么多的把柄,且看我还能有什么花样经翻出来。
我鉴貌辨色,掂量了几下,确实不敢再有花样经了,因为我知道,今年再推明年的话,我老婆恐怕不会放我过年了。早在女儿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她已经给我打过预防针了,到暑假开始前,她的情绪刚好积累到了火山爆发前的那个温度和压力。
我不再想方设法躲避了,我投降了。我说,说说吧,怎么个去法?因为旅游有各式各样的,跟团的,自驾的,自行的,自组的,我不能擅自做主,不请示肯定不行。
我一松口,我以为我老婆会立刻喜上眉梢,马上跟我讨论具体行程,却不料,我老婆听我说了“怎么去”,她的口气仍然是阴阳怪气的,反问我说:这你还要问我吗?
我不明白我都答应了,她还有什么不高兴的。我曾经听我的长辈们说过,从前他们对于最高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真是一个真理。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这样维护真理的。
我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报团吗?我老婆瞄了我一眼,仍然是反问句式,不然呢?
其实我心里是最厌烦参加旅游团的,我不喜欢和一群陌生人挤在一个大巴上昏昏欲睡,然后傻子似的跟着一面小黄旗,同到一个景点,摆pose拍照,吃饭的时候一边嘁嘁喳喳,一边眼睛像射箭筷子像雨点,动作慢一点,或者姿态高一点,不跟他们抢,那最后就只有剩个盘子我来舔。还有最不堪的是到购物点购物,不堪到我都不想说了。
旅游真有那么讨厌吗?你以为呢,要不你试试,每天如此,不疯才怪。但在我老婆面前,我也没敢多说,我只嘀咕了一句,说我不喜欢那样。
我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提供给我老婆攻击我的炮弹,这会儿我都没说我不喜欢什么,她已经开腔了,说,也有不那样的呀,也有不和别人一起的呀,这你最清楚呀,私人订制,专门为一家人服务的旅游,飞机头等舱,高铁商务舱,接送豪华车,住五星宾馆,吃海鲜大餐,你去吗?
我只好闭嘴。私人订制,那不是我们的菜。所以,哪怕有一万个不情愿,我也只能和一群陌生人凑成一堆。
见我再无话可说,我老婆知道这一次能够成行了,她一边开始筹划出行要带的东西,一一记在手机上,说免得到时忘了;一边却又说,看到大街小巷那些旅游的人,跟着那个导游,眼神都是涣散的,不聚焦。
我不知道她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试探我吗?可我不是已经投降了么,还有什么可试探呢,要不她就是在试探她自己。
她见我不接她的话,又来气,说,难道你觉得那种有意思吗?
我不敢贸然回应,她善于引诱别人犯错,我不上她的当。倘若我见她情绪不佳,就顺着她说“没意思”,那正好又撞在她的枪口上。
其实说到底,我是了解她的,别看她认真地考虑着出行的计划,显得很兴奋,其实她自己根本就不想去,比我还抗拒。一直舍不得用的年休假,她是想用来睡觉的。
所以这个事情现在换位了,从她积极建议变成了我积极落实,既然要由我来推进了,我就要请教下一个关键的问题:去哪儿?
我老婆朝我翻个白眼,我不理解她的意思,难道她在是说,祖国大好河山,可去的地方太多了?等了好半天她也没有说出要去哪里,最后丢出一句,问女儿吧,我们是陪她去的,看她想去哪里。
平时都是她包办女儿的一切,不许我插手,嫌我不配她女儿。这次却把征询女儿意见这么大的事也丢给了我,可见她自己是多么不重视出行这件事情,多么地不愿意提起这个话题,尽管从前年到去年,从去年到今年,她一直在重复这个话题,等到话题真的摆到桌面上了,她却逃开了,一副与己无关的腔调。
我就去问女儿,女儿在自己房间,听到我推门,鬼鬼祟祟地将什么东西藏起来。我只作不知,谁会没有一点自己的秘密呢。我说,我和你妈商量好了,我们出去旅游,你想去哪里?
女儿说,随便。
这就把我锢住了,我想了一想,只好反过来问,我说,那你不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女儿说,随便。
话都让她妈给说掉了,这宝贝惜字如金。
我再换个问法,意思还是那个意思,我说,宝宝,你想一想,有没有你特别想去的地方。
女儿说,没有。
再反过来问,有没有你特别不想去的地方。
没有。
我这才反应过来,也才明白了自己是有多迟钝,原来女儿也不想出去旅游。
这就奇怪了,总共三个人,没有一个人是想出去旅游的,那为什么还一定要去呢?
我一下就骨头轻了,觉得这事情可能还有转机,或者说我还有机可乘,我重新看到了希望,赶紧把问题提出来,供我老婆重新思考。可我老婆根本用不着思考,她当即理直气壮地反问我,你见过不带孩子出去旅游的家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