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为吴宽、李东阳为徐谅所作墓表、墓志。根据其内容可知,徐谅家世代农耕隐于苏州长洲东南之瓜泾。其以擅长经济数术而知名,为工部尚书周忱所重,并受请参与江南赋税的计算、征调工作。徐谅之子徐源进士及第,拜工部都水主事,后改兵部武库。徐谅因子徐源官受封,其卒后,徐源请吴宽、李东阳为父亲撰写此墓表、墓志。


吴宽,1435年至1504年8月19日。 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或匏翁。直隶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宽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太子朱祐樘(明孝宗)读书九年,晋升为右春坊右谕德。 孝宗即位后,吴宽调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参与编修《宪宗实录》。 弘治四年(1491年),进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晋吏部右侍郎。一度丁继母忧而回乡,回朝后以原职进入内阁,专典诰敕,侍奉太子朱厚照读书。又充任《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副总裁。 弘治十六年(1503年),升任礼部尚书,仍兼学士。


吴宽虽是孝宗朝文学侍从之臣中声望最高之人,但始终未能入阁。晚年屡请致仕,均未获准。弘治十七年(1504年),吴宽去世,享年七十岁。 文学成就: 吴宽自少好学,老而弥笃。他力攻《左传》《汉书》,研习唐宋大家之诗文,最喜苏轼。其文“不事追琢,独严体裁,蕴籍简淡,理致悠长”;诗则“用事浑然天成,不见痕迹”,自成一家。



吴宽擅书法,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崛,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 吴宽是吴门书派的先导,对吴门书派具有开拓、引领的意义。他书学苏轼,与挚友沈周(书学黄庭坚)共同倡导宋人书法,使明初以来书坛被“台阁体”普遍笼罩、沉滞低迷的局面开始改变并显现出生机。 吴宽的传世书法作品较多,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园居遣兴扇面》、上海博物馆所藏《行书五律诗轴》等。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是湖南茶陵人。他自幼聪明颖悟,在四岁、六岁、八岁时,先后被景宗召见过三次,八岁时被选入顺天府学进学,并在第二年考取进士,仕途顺达。 李东阳擅长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尤以篆书最为著名。


他的篆书注重笔画和墨色的丰润,结体端庄匀称,展现出古代金石文字的雄浑古朴气象。他的楷书师法颜真卿,法度谨严,风格清润潇洒,得其精髓而又自成一家。他的草书线条遒劲有力,使转舒畅,有古篆之气象,且笔力矫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书法理论上,李东阳提出了“晋帖唐书饱探索”、“不主故常”、“在意不在形”三大理论,这些理论不仅纠正了明前期“台阁体”书风的弊病,还为明中晚期书风审美取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书法作品在明代初期“台阁体”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明中期书风的融通与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李东阳还是明朝时期的重臣、文学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一生著述不断,存世诗约3000首,文近千篇。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明代文学史或书法史相关书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核实过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