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不浇水麦子更饱满”的视频火了,可把种地的老李看愣了。



他蹲在自家地头直叹气,地里的麦子都打蔫了,哪敢跟着瞎折腾?农科院去年做了实验,灌浆期断水的小麦,单粒重量直接掉了15%。瘪粒率翻了一倍不止,这样的麦子收下来,卖相差不说,产量还少。

河北的老张就吃了亏,去年信了网红的话,30亩地少收4000斤。他逢人就说,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就该听村里老人的话。

光合作用跟不上,淀粉合成卡了壳,麦粒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



叶片早早地就黄了,整株麦子就像提前退了休,看着就让人心疼。

茎秆变得脆生生的,一阵风刮过来,好多都倒伏在地里,收成都没了指望。再看看人家浇透水的麦田,那麦子长得跟精神小伙似的,个个挺直了腰板。

实测发现,浇透水的麦田,气孔张开度涨了3倍,就像给麦子接上了呼吸机。根系往地下猛扎半米深,就算刮大风下大雨,也稳稳当当的不倒。



更让人惊喜的是,蛋白质含量上去了,粮站收购价每斤能多赚2毛钱。可那些拍视频的人,藏着不少猫腻,专挑雨后拍“旱地麦穗”。还有更过分的,直接往麦穗里注水造假,看着饱满,其实都是虚的。

农技专家急得直跺脚,扯着嗓子喊:“这时候省水就是扔钱,赶紧浇水!”村里的老把式们,天天盯着天气预报,就怕错过浇水的好时候。他们都知道,灌浆期这20天,浇水就跟给麦子喂黄金生长剂似的。

错过这关键的时间,再好的品种,收成本事再高,也得砸在手里。现在想想,那些网传的“省水妙招”,到底有几分可信呢?



种地这事儿,还是得信科学,信老把式们积累的经验,可不能瞎折腾。

你说要是都跟着网上的歪招走,这收成能有保障吗?搁谁心里不冒火?

谁不想地里的麦子长得好,收成高呢?我个人觉得,种地还是得实实在在,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视频。



多听听专家的建议,多问问村里的老把式,比啥都强。眼下正是关键时候,赶紧去地里看看,你家的麦田浇透水了没?这麦子能不能饱满,能不能多打粮,就看这浇水的功夫了。

可别等收成下来了,才后悔没听劝,那时候可就晚了。

种地是个实在活儿,来不得半点虚的,浇水更是马虎不得。“麦熟一晌,龙口夺粮”,这浇水的时机,就是麦子的“口粮”。把握住了,麦子才能长得好,收成才能有保障,心里才能踏实。

你说对吧?这种地的门道,还得慢慢琢磨,可不能轻信网上的那些说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