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人在张雪峰直播间的问自己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医的时候,张雪峰第一个问题都是家里是否能助推,是否有这个资源来让孩子未来吃医学这口饭。
如果家长隐晦的说自己有这个能力和实力的话,张雪峰一般都是不遗余力的推荐学医。因为在这种家庭里,“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是不存在的。只有普通家庭的孩子学医才会有非常多的困难。
其实很多普通家庭让自己的孩子学医,总是有朴素的看法,这就是学医苦一个,幸福一家人。因为医生的社会资源是特别丰富的,你就算是首富,就算是有权的人,也照样会生病,照样想找专家吧,当医生成为行业的带头人后,能够撬动的资源相当的可观。
但是普通人并不知道学医有多苦,要背多少东西,要学多少东西。还有医学的圈子是如何的。所以张雪峰就会进行第二问,孩子是否能接受在县医院就业,毕竟县级医院现在研究生还是可以就业的。但是如果想要在大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话,三甲必然要求的是博士。
博士是申请制。张雪峰认为,要么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力非常强,在本研阶段搞出来好东西,发了很多有价值的SCI,要么就是向上管理能力特别强,让博导喜欢,非他不用。
而且医学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说你是北大的医学博士,未必能在河北的医院里吃香,河北的医院里基本都是河北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而北京的医院里才更多的是北大毕业的医生。
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如果去北京看看某医院,基本上科里的主任就是底下医生的老师,这点从他们的论文上就能看出来。说好听就是一脉相承,说不好听就是什么什么繁殖!
不过现在等于几+几=8这个事情出了之后,很多人都认为这或许是医学生的春天,未来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撼动医学圈的申请制。其实这真的不是太好的东西,一个医学一个法律,都是这样,都卡在了一个小的范围内。出了省就不好用。
简单说,北大法学毕业的去江苏去上海不管用,人家不认你这个学历,去南宁去昆明也是一样。因为这个圈子就是这个样子,而如果未来对推荐值进行一定的改变,起码有正规的国家级别的类似于于考研的考试。那里面的人情关系就少了很多。
就像在国企央企招聘的时候,就是要求985高校毕业的。这样你的孩子不是985毕业就算你有关系,国企央企负责人也能在留面子的情况下拒绝了。而如果没有这种限制的话,那就跟博士申请制一样,我看你行你就行。
看来还是需要考试的枷锁对博士申请制作一个限制,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