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恰逢五四青年节,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了三位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医学生,这些新一代青年医学生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展现青春力量。
县里来了位“王医生”,教大家跳操保健康
“医学真正的价值不在远方,而在脚下。”5月3日晚,刚忙完手头毕业论文的事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中医院,正在进行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王桐谈起这次经历带给自己的感悟这样说道。
王桐,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博士研究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是我最酷的选择,没有之一。”2024年8月,王桐做出了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决定,来到奇台县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志愿服务,负责日常的门诊、义诊以及健康宣教工作。
2024年12月,王桐在奇台县中医院为患者看诊。昌吉州共青团图
初来乍到时,他发现当地很多群众“未病先防”养生意识淡薄,饮食及运动调养知识匮乏。他结合中医专业知识和八段锦、太极拳套路等动作要领自创的“中医三焦固元操”,成为融入当地居民的契合点,打开了医患的心门。
“中医三焦固元操”用温和的动作帮助老年人调理气血、改善慢性病。王桐表示,腿脚不便的李阿姨,练了三个月后竟能蹲下起身、自如行走……从开始的三十个人练操到陆续三百个人练操、从有病来治到未病先防、从忽视身体到主动养生……奇台县居民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这是刚来的志愿者小王。”“这是咱们县中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的王医生。”大家对王桐称呼的变化是群众对志愿者们最大的认可和反馈。
五年接力传承,将中医医疗体系带去边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个被风沙和阳光亲吻的小城——且末。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青年学子们通过西部计划先后五年志愿服务接力,将中医技术和服务带给了且末县人民医院。
2024年12月,薛迪雅在且末县人民医院为当地医生、实习生进行东方柔性正骨教学。受访者供图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薛迪雅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独立行医,也是她第一次,在风沙中学会扎根。如今,她是且末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的一名医生。
5月4日早,赶在上班前,薛迪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初到时,中药短缺、设备老旧,连最基础的诊疗都困难重重。“缺医少药真的太具象化了!”薛迪雅说道,新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每次的药品补给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一根针也能通经活络,一包药也能驱寒除湿。”薛迪雅没有退缩,她把岭南特色针法、东方柔性正骨等方法用在了因长期劳损致关节疼痛的农民身上。
5月3日,薛迪雅(左三)和且末县人民医院团队跟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学科带头人吴凡伟教授(左一)查房。受访者供图
五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广中医志愿者接力传承,从引入中医诊疗技术、特色妇科诊疗体系、浮针技术本土化,到推动广州专家远程会诊、深圳专家线下义诊。从且末人民医院中医科不断完善、更多且末人民来到人民医院看中医,到且末人民对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医生充满了期待……每代志愿服务者都觉得欣慰和值得。
医学生投身城市建设,走一条不一样的青春路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山里的村子,和想象的很不一样。”河南太行山区的村落之间,山路崎岖、落差很大,国家将公路修到村口,却仍需村民自己平整土地才能接通入户。
2024年8月1日,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闫芙芙正式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河南新乡卫辉市。
2025年4月,在卫辉市农业局办公室,闫芙芙在查看递交上来的修路申请单。受访者供图
起初,闫芙芙怀揣着对医疗事业的向往报名西部计划,却意外被分配到了农业局,虽有些遗憾,但她没有抱怨,而是选择把青春的热情投入到这片灾后重建的土地上。
据闫芙芙介绍,她每天的工作是下乡核查、验收村里的道路硬化情况,确保每一条通往百姓家门口的路都结实耐用。闫芙芙感慨:“修一次路真不容易,尤其在山里的村子,我们要努力让这条路至少撑过20年。”
2025年3月,和农业局的老师一起来到卫辉下面的村落看路面情况。闫芙芙摄
卫辉作为灾后重建城市,曾有多条道路被洪水冲毁,如今重建工作已进入尾声。在走访中,她看到房屋重建、水位线退去后的发霉痕迹,听到老人们讲述当年趟冰上学的故事,也听到村民们一遍遍感谢国家的支持。
作为一名医学生,她虽未走上临床岗位,却也在生活中,用在学校里所学知识为一同来的伙伴推拿按摩。“这段经历不是偏离轨道,而是一种沉淀。青春不怕试错,勇敢出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