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在百年的岁月长河中,长宁这片热土上的工运故事始终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奋斗史同频共振。值此百年工运之际,长宁区融媒体中心携手长宁区总工会,推出“百年工运路 长宁薪火传”系列报道,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探寻之旅。
★钢铁印迹★
“百年工运路 长宁薪火传”百年工运系列报道之二
在长宁路芙蓉江路交叉口,有一组极具年代感的雕塑,名为《印迹》。它取材于上海第十钢铁厂在1958年生产用的钢包以及用于浇铸钢材的模具。熟悉长宁工业发展史的市民肯定知道,上海第十钢铁厂曾是几代人美好的回忆。
上海第十钢铁厂旧址坐落于淮海西路570号,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中期,员工有近6000人,是当时长宁最大的国企。它曾创下年产冷、热轧带钢40万吨的纪录,还创造了热轧钢带、精密不锈钢带等多个“中国第一”称号。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城市更新,上钢十厂逐步变成了工业遗产,同时也迎来了转型,由钢铁生产转向多元化发展。
2005年,原厂房被改造成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区“红坊”,老厂房虽然不在了,但是曾经的十钢一号路路牌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这个红砖钢顶的老厂房,经过国内外工程师的联合改造,焕新升级为上海A.F.A的核心区域——ROJO艺文空间。在修缮的过程中,ROJO艺文空间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让老建筑活起来为理念,保留了建筑原有的结构与工业特征;同时还融入了BIM建模、雨水回收系统、智能节能系统等现代绿色技术,将这片工业遗址成功转型为集艺术、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2024年对外开放以后,ROJO艺文空间陆续承办了不少上海的首展、首发活动,蓝人秀、涂鸦艺术大展、品牌大秀、奢侈品时尚走秀等众多活动让这个空间逐渐成为上海新的文化地标。
从昔日工业重地到如今的商业地标,上钢十厂这片区域见证了上海这个创新之城的发展历程。而ROJO艺文空间,也将延续其辉煌的工业历史,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文化活力。
部分图片来源于上海A.F.A
撰稿:李毓丹
摄影:孔建宏、郑惠国(通讯员)
视频:孔建宏、李毓丹
编辑:程 前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