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 小满
爱意撞满怀 小满胜万全
今天
521直接冲上热搜
霸屏!
↑ 截图自微博
昨天520,今天521,因其甜蜜的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恋人首选的婚姻登记日。据成都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7时30分,当日全市已办理结婚登记5082对,其中不乏外地年轻人在成都领证。今天的各婚姻登记处也是人头攒动,甜蜜继续。
↑ 5月20日,200余对新人在四川 天府新区红梁湾公园婚姻登记处成功登记结婚。这是新人拍照留念。达霄羽 摄
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凭借身份证就能实现“全国通办”结婚证。不少城市、景区借此把“甜蜜地标”进一步升级,将目光投向游客,盯上了“婚登+文旅”的新赛道。
“旅游婚登”
如何成为城市文旅新风口?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现场火爆场景丰富
在四川天府新区红梁湾婚姻登记处,新人们审核证件材料取号、登记,整个登记流程大约需要10分钟,新人们拿到了专属“国家证书”。昨日,200余对新人在这里登记成功,幸福爱情与公园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 5月20日,由成都市民政局指导,成都市青羊区民政局主办的“青心有你・青遇良缘”“5❤20为爱定格”主题活动在非遗婚姻登记处浪漫开启。
青羊区非遗博览园婚姻登记处也迎来登记高峰。刚过去的周末,草莓音乐节在这里举办,登记处抓住此次传播机遇,吸引来领证的年轻人打卡,浪漫的音乐氛围为结婚带来特别的仪式感。
→大邑县民政局将婚姻登记点“搬”到了海拔3250米的西岭雪山顶上,征集10对新人解锁成都“最高”的婚姻登记处。
→邛崃,今年“520”有9对新人在凤求凰婚姻登记处身穿精美汉服,乘坐“幸福巴士”甜蜜启航山水古镇——夹关。
→桂溪生态公园婚姻登记处,门口就是成都绕城绿道,室外还建造了由60多种语言的“我爱你”组成的双心“爱墙”雕塑。
→合江亭旁的婚姻登记处,依托锦江区“1314爱情专线”,成为成都热门的婚姻登记处。
↑ 5月20日,大邑县民政局将婚姻登记点“搬”到了海拔3250米的西岭雪山顶上,新人们在海拔3250米的云端之上,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日出、云海、雪山共同见证了他们的甜蜜与幸福。
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成都民政目前正持续在婚姻服务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今年内,成都将在已建成19个公园式便民婚姻登记处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婚姻登记场所环境氛围打造。
“旅游婚登”转化为实际消费力
还需破解服务难题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与文旅场景结合,正催生新的消费趋势。如何让婚姻登记与文旅相结合?部分婚姻登记处有了些许尝试。
青羊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认为,“现在年轻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仪且有仪式感的场景。”他提到,登记处正在计划进一步升级文化氛围,期待与园区探索联动模式——强化登记体验感,规划“幸福大巴”接驳线路,串联地铁站、登记处及周边婚庆、餐饮、旅拍等商业体等,吸引更多省内外新人。
邛崃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坦言,本地常住人口有限,外地专程来登记的比例极低,目前更多通过节庆活动短期引流。例如去年依托世园会分会场开展特色登记,今年则选择江南水乡风格的夹关古镇,未来可能会联动天台山等景区,开发徒步交友、特色颁证等场景。
今年“520”,在彭州海窝子古镇,“瞿上连理坊”沉浸式婚俗体验馆成为新晋打卡点。据彭州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虽无登记功能,但通过设计特色婚书、集章活动等,吸引了不少新人前来拍照打卡。据悉,当地已串联白鹿音乐小镇、陆港片区等婚姻服务点位,形成“登记+打卡”闭环体验。
↑ 5月20日,由邛崃市民政局、夹关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穿越汉韵·情定夹关”2025年5·20婚俗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在夹关古镇举行。
对于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催化的“旅游婚登”这一“甜蜜经济”的新支点,成都锦城学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蓉欧智库专家成员邓静认为,婚姻登记不再依赖户口本,使得婚姻登记超越了地理限制,与旅游的“走出去”特性相契合,为“旅游婚登”提供了更大空间。
而成都城市性格和品牌形象对“旅游婚登”具有天然吸引力。对于全国通办登记带来的文旅风口,邓静认为,“旅游婚登”在成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考虑到现实情况,成都更适合在现有的服务上做增量创新,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整合好酒店、餐饮、景区等资源,完善好跨部门协作机制。
未来怎么干?
在现有服务上做增量创新
成都如何抓住“旅游婚登”新风口?打造“差异化”和“在现有服务上做增量创新”成为邓静口中破题的关键。
↑ 5月20日,由成都市民政局指导,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金玉良缘·彭程万里”中式集体婚礼在通济镇海窝子古镇举行。
在邓静看来,成都“赛演经济”发展势头强势,吸引了大量省内外年轻人前来——
主城区可结合“票根经济”联动演唱会、景区门票等权益进行流量变现,例如参考杭州千岛湖模式,将登记服务与景区门票等权益绑定,而对于成都周边的古镇和区(市)县,则可以挖掘自身特色进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场景营造方面,成都可以选择与爱情强关联的文旅场景打造具有浪漫氛围的婚姻登记点,开发无人机示爱等新玩法,此外,还可以注重打造“婚姻登记枢纽”,比如将婚姻登记处打造成类似古代驿站的“幸福枢纽”,整合酒店、餐饮、景区等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服务升级方面,成都可以借鉴外地,设计有记忆点的仪式体验。产业培育方面,邓静建议重点扶持旅拍等轻资产业态,通过酒店等抓手联动消费,“我推荐要利用好‘票根经济’,提升新人们来成都旅游登记的整体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服务措施,邓静特别提到,成都还可以在顶层设计上发力,进一步利用“旅游婚登”加强城市的品牌形象。例如由市级层面统筹,绘制“成都婚旅地图”,明确各区域特色定位;成都相关部门和社区可以开展婚恋文化沙龙、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提升对婚姻的向往。
↑ 成都街头,新人们登上花车,游行结婚。极美成都小分队 杨译焮 摄
“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不仅给成都发展‘甜蜜经济’带来想象空间,通过宣传成都的‘幸福生活’‘浪漫文化’,将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品牌形象。”邓静认为,在发展“旅游婚登”方面,成都可以立足于“幸福之都”的城市基因,用松弛感、包容性来打动年轻人,让“旅游婚登”成为感受城市温度的新窗口。
记者:昌娟
图据成都市民政局
编辑:吴蔚、刘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