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5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Harmony with na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
基本情况
天津港保税区包含空港、临港、海港等3个片区,近年来全力推动产业升级,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248.3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区域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优良的本底生态环境。
典型做法
一是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在制定生态环保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实施湿地公园、岸线生态修复等工程的过程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谋划。出台ESG发展方案,引导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减少经营业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编制《临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绿色升级,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是打造多方参与的多样性保护主流化阵地。申请亚投行贷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湿地公园。建成双城绿廊生态屏障,栽植乔灌木40余个品种共约5万株。同时,引导6家上市企业主动披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织企业每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累计超1亿尾。2024年在临港岸线投放20辆氢能观光车,让生态友好的氢能应用更贴近公众。
三是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控及宣传力度。启动临港生态修复观测系统项目。严把海关检验检疫关口,实施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多次举办科普教育活动。
取得实效
天津港保税区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区域发展规划。这里虽是工业区,却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主流化引导下持续投入,将原本可以开发为产业用地的荒芜盐碱地,打造成临港生态湿地公园。以湿地公园阶段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为主题拍摄的宣传片,荣获《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优秀奖。目前,湿地公园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鸟类驿站和观鸟天堂,累计观测到包括遗鸥在内的鸟类17目41科75属119种,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先后获评滨海新区生物多样性实践基地、天津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经验借鉴
一是秉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原则。天津港保税区党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谋划推进。
二是引入多方资金开展生态保护。通过申请亚投行贷款建设湿地公园、超长期国债、地方专项债等方式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力保障生物多样保护工作。
三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宣贯。联合企业、学校、社区等,开展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生态环保夏令营,引导公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来源 | 天津生态环境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